體罰被摒棄後,警惕嚴格教育「越界」變成情感虐待

2023年10月25日16:23:05 育兒 15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汪丹

近期時有學生厭學或輕生的新聞報道,引起社會的關注。而在這些個例的背後,往往能發現一些共性,那就是孩子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相對緊張,或是有一個「嚴苛」的教育環境。

當體罰早已被視為不良教育方式被摒棄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情感(精神)虐待的存在?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醫師張曉鳴表示,稱得上虐待的方式並不是只有體罰,情感虐待也是部分成年人正在實施或不自知的一種錯誤教育。

體罰被摒棄後,警惕嚴格教育「越界」變成情感虐待 - 天天要聞

(1)過分關心與漠不關心都是情感的磨難

情感虐待是指在人際互動中產生的心理或者情感上的傷害,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如夫妻、情侶、親子關係等。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所以親子關係是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父母是關係的主導者,不能終止或替代,而親子關係的好壞對孩子的人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親密程度的角度,我們可以把親子關係比作一條拋物線,大部分親子關係是處於正常範圍內的,對孩子能夠起到促進作用,拋物線兩端代表不良的親子關係,存在情感虐待的風險。不良親子關係可分成兩類:一類是親子關係過於緊密或者控制,另一類是親子關係過於疏遠或忽視。

在親子關係過於緊密和控制的情形中,父母能夠給予孩子關注,但往往是高關注或者高期待。當孩子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或者預想時,父母所表現出來的不恰當情感及行為,常表現為過度控制、貶低、辱罵、批評、責備、嘲諷、羞辱等。

在親子關係過於疏遠或忽視的情形中,父母很少關注孩子,表現為忽視、冷漠、疏遠等,於是孩子總想努力引起父母的關注卻得不到有效回應。

所以,過分關心與漠不關心都可能造就不良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情感世界給予重擊,進而發生情感虐待的事實。

在親子互動中,父母難免會有不良情緒及不恰當的行為,這算得上是「情感虐待」么?父母的情緒有時難免會受到生活、工作等外來因素的影響,當一些負性情緒沒有得到很好控制的情況下,又要去面對或處理孩子的事情,難免會將部分負面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但這種情況與情感虐待並沒有必然聯繫,如果能及時彌補,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還能讓孩子了解到情感反應的過程以及父母的自我調整和反思,反而會是一堂關於情緒釋放與控制的示範課。但是,如果父母頻繁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能自控和調整,且給孩子帶來情感或心理的創傷感時,就要警惕情感虐待的存在了。

體罰被摒棄後,警惕嚴格教育「越界」變成情感虐待 - 天天要聞

(2)情感虐待會給孩子帶來3種影響

虐待孩子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身體虐待和情感虐待。大家對於前者很好區分和避免,但對後者就知之不多了。其實,很多家長出現「情感虐待」都是無意識的,被提醒時才恍然大悟。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每天用傷人話語表達他們的愛,幻想有一天孩子就「開竅」了,最終導致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容易自責、自卑;有的家長希望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預設或者掌握之中,一旦發現偏差就會及時矯正,導致孩子只能在家長的規划下做事,削弱了主體性和主動性,使其找不到成就感和價值感;有的家長則是「不作為」的放養,對孩子的好與不好都置若罔聞。

那麼,什麼原因造就了這類家長呢?首先,家長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成長過程和性格特點,如果在他們兒時就沒有得到很好的關注和照料,就會導致這種模式被傳遞到他們的人際關係和親子關係中。其次,家長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壓力後,如果沒有成熟的情緒調節能力,就很容易將沒有消化的情緒發泄或轉嫁到孩子身上。第三,家庭經歷的一些創傷性事件也會影響親子關係,如父母對大病初癒的孩子的高關注及包辦、代替等。

此外,大環境的「內卷」也會給家長帶來壓力。有的家長能把這種壓力轉化為幫助孩子成長的動力,有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屏蔽掉那些不必要的壓力源,陪伴孩子一同面對壓力與挫折。但也有一些家長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不僅自己焦慮,還會將這些焦慮傳遞給孩子,長此以往,就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形成情感虐待。

今年3月發表在《流行病學和精神病學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孩子3歲起就進行情感虐待,到9歲時孩子出現心理健康癥狀的可能性是同齡人的1.5倍,心理健康處於「高風險」狀態。情感虐待可以發生在孩子出生之後的各個階段,如學齡期孩子被過度責罵或批評;青春期孩子被打壓式教育等。情感虐待發生得越早,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影響就越大、越久遠。

具體來說,情感虐待會給孩子帶來以下3種影響:

  1. 影響孩子的認知功能及心理發展。情感虐待會導致孩子出現負性自我認知或自我意識,如自己是無用的、無價值的、不受歡迎等。在面對應激事件時,認知的自我調節能力不足會導致孩子在負性認知和情緒中難以自拔,久而久之將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及心理發展。
  2. 影響孩子的情緒穩定性和情緒調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學會情緒的識別、情緒的命名和情緒的管理,比如,當孩子笑的時候,父母會說「你好高興呀」;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的陪伴、支持和反饋也會讓其學會如何管理情緒。而情感虐待會使孩子長期處於焦慮、悲傷、憤怒、孤獨等負性情緒中,甚至出現自傷、攻擊等行為傾向。
  3. 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及社會功能。情感虐待會使孩子處於不安全的依戀關係之中,這不僅體現在親子關係中,也會再現於孩子未來的社交關係中,使其人際關係緊張、社會功能不良。

(3)正確嚴格教育的核心是穩定規則

有些家長不理解,嚴格教育怎麼可能發展為不自知的情感虐待?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定義嚴格教育的界限,以及發現問題後能否及時糾偏。

教育並不只是為了學習知識和技能,更是以知識為工具教給孩子如何思考,引導孩子利用知識和技能去創造價值,同時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嚴格教育並不是針對教育過程做精細化管理,而是要在教育過程中執行穩定的規則。穩定的規則能夠促進孩子主體性的發展,產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渴求,並在知識和技能運用的過程中找到自我成就感。在此過程中,直面挫折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成長經歷。

然而,當嚴格教育變成過度控制,且缺乏穩定的規則時,如對孩子的要求朝令夕改、父母要求不一致;忽視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強迫其時刻服從家長的要求等,那麼離情感虐待也就不遠了。

如何避免嚴格教育轉變為情感虐待,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家庭中要有穩定的規則,有共同制定規則、討論規則的機制。父母在規則制定和維護中要相互支持,不要拆台;規則要和孩子講清楚,避免規則內容不清晰導致的規則不穩定;要讓孩子在理解並願意的情況下去提出要求或者遵守規則。

其次,破壞規則不代表破壞關係。如果孩子沒有遵守規則,父母也需要先去傾聽孩子的話,不要被情緒左右而破壞了親子關係,錯失與孩子共同面對錯誤的機會。

第三,及時鼓勵和肯定孩子。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要了解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完成後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也能夠促進孩子主體性的發展,增加孩子的自我成就感。

第四,因材施教,不必苛責。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同,性格特點也不同,而且每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徵也不同,所以家長也要多學習、多思考,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及時作出教育方式的調整,「眼裡揉不得沙子」是不可取的。

(4)親子關係中的雙向認同很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情感虐待是一種相對極端的狀態,無需輕易對號入座。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所有父母都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慢慢自我成長的。

其實,情感虐待是一種互動的結果,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僅傷害孩子,也會傷害父母。如果家長發現親子關係中有一些不良傾向,建議及時止損,做出調整。在發現問題的階段,家長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嘗試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還要傾聽和了解其他家庭成員的感受和反饋,這樣有助於自己遭遇負面情緒時能夠自我覺察和反思。在解決問題的階段,家長要學會關注孩子的進步,積極地去表達鼓勵與讚美;降低父母的權威性,平等和孩子溝通和對話;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少一些控制和指揮,多一些包容、理解和陪伴。

社會屬性是人類的基本屬性,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成長是對社會適應的過程,也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引入「規則」的過程。在不同時期,規則的表現也不同,如嬰幼兒期需要有穩定的家庭規則;學齡期需要遵守學校規則;成年後需要遵守社會規則和法律規則。

如前文所說,規則將貫穿孩子成長的全過程,規則意識的缺乏會影響孩子的認知、情感和社會行為。但需要提醒的是,把規則引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並不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而是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通過孩子對父母的認同才能順利引入孩子精神世界的。當規則幫助孩子建立了穩定的精神結構後,孩子才能有一個穩定、健康的精神內核和適應社會的勇氣。因此,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之間達成雙向認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供圖:視覺中國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黃山3天撿了18個孩子 - 天天要聞

黃山3天撿了18個孩子

極目新聞記者 劉毅五一假期,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到黃山旅遊,旅途中有孩子和家長走散。景區工作人員介紹,5月1日至3日下午4時,黃山景區一共幫著父母們找到18個孩子。5月3日下午3時許,在黃山觀石亭附近,一位來自南京的媽媽向景區工作人員求助,稱十歲的兒子走散了。工作人員找這位媽媽要了孩子的照片,然後發在工作群中。最...
10萬+播放的視頻告訴你:最愛我們的人,最容易被我們忽視 - 天天要聞

10萬+播放的視頻告訴你:最愛我們的人,最容易被我們忽視

本文1739字,閱讀約需4分鐘。刷到一個小視頻,看完後,臉上雖掛著笑,眼睛卻濕潤了。「喂,媽,生活費不夠了,再給我轉1000塊錢唄。」「你誰啊?」「媽,我聲音你都聽不出來了。我是你閨女肉肉。」「現在詐騙電話太多了。」「我手機號碼你認不出來嗎
大同一商場五一假期邀家長孩子「挖煤」,挖出的煤塊可免費帶走 - 天天要聞

大同一商場五一假期邀家長孩子「挖煤」,挖出的煤塊可免費帶走

極目新聞記者 王鵬五一假期期間,有網友發視頻在山西大同一商場體驗挖煤活動,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頭戴安全帽,手拿鎚子和鏟子,化身小礦工不停敲擊著煤炭。小朋友化身「礦工」敲煤大同一商場「挖煤」活動大同一商場「挖煤」活動5月3日,記者採訪了該活動的負責人馬女士。馬女士稱,活動時間是從5月1日到5日,顧客可...
2歲半小孩童的養胃早餐,長高長個,又是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 天天要聞

2歲半小孩童的養胃早餐,長高長個,又是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哈咯,姐妹們,你們好呀?平時你家的寶寶愛不愛吃飯?我悄悄告訴你們哈,我家二寶真的在這方面讓人非常非常非常省心的,飯飯自己吃,而且每次都光碟!他從來不用我喂他,去了商場,也頂多拿個牛奶,其他零食他一概看不上!沒有吃零食的習慣就是好。
《小巷人家》番外144:庄超英大轉變,發現黃玲的美 - 天天要聞

《小巷人家》番外144:庄超英大轉變,發現黃玲的美

大年初三本想是好好休息一下,能早點睡覺的,可是去拍全家福就弄到很晚,鵬飛又去安排了吃飯,這一天便是過的更有意義了,回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鐘了。四個小傢伙在車裡的時候就已經睡著了,黃玲她們到家已經快11點了,大家把孩子抱回屋裡,簡單洗漱一
孩子的缺點,就是孩子最大的優勢! - 天天要聞

孩子的缺點,就是孩子最大的優勢!

每當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父母總是又擔心又焦慮,其實每一個「缺點」背後,都有一個潛力和優點! 1️⃣對於不聽話有主見的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自己 在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時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