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怎麼區別?哪種黃疸應該去醫院?

2020年02月14日18:36:03 育兒 1384

特殊時期,沒事誰都不願意往醫院跑。可是,如果剛出生的新生兒,黃疸總是不退,怎麼辦?是應該在家裡觀察呢,還是需要去醫院照光呢?

都說當媽的不容易,在現在更是如此,說到新生兒黃疸,大多數新生兒都會有,黃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時最嚴重,足月兒一般在7~10天消退,早產兒一般在2~4周消退。黃疸一般都是輕度的,孩子也沒有其他不適癥狀。

產房裡,大多數新生兒都有黃疸,我們對於新手媽媽,都說,趕快讓孩子多吃多拉,就好了。

導致新生兒出現黃疸,主要是嬰兒體內的膽紅素由於各種原因,排不出去。而這種膽紅素主要是通過大便從身體里清除的。如果新生寶寶排便晚,要比那些排便早的孩子顯得更黃。所以,一定要讓寶寶多吃多拉,才能儘快把膽紅素排出體內。

病理性黃疸的表現和生理性不一樣,嬰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發展過快,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較長,新生兒並且伴有貧血、體溫不正常、吃奶不好、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情況,這些都屬於病理性黃疸,需要請醫生診斷治療的。

在家裡,怎麼判斷孩子是病理性的還是生理性的呢?這裡有一個小竅門,生理性黃疸,發黃的部位 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會過肘膝。病理性的黃疸,除了面部、軀幹外,還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都會發黃,媽媽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寶寶發黃的部位,綜合判斷。

還有一種不容易退的黃疸,屬於母乳性黃疸。顧名思義,是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得的一種黃疸,這種新生寶寶,在出生後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一般狀況良好,沒有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

母乳性黃疸患兒,如果暫停母乳餵養,黃疸會明顯減輕,恢復母乳餵養後,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也不會達到原來的程度。

小兒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怎麼區別?哪種黃疸應該去醫院? - 天天要聞

現在很多人都母乳餵養,導致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增高。出現母乳性黃疸後,很多新手媽媽慌了,就停止了母乳餵養。其實是不需要的。新手媽媽可以多給孩子曬太陽,改變間接膽紅素的結構,利於膽紅素從尿中排出。只有當膽紅素水平超過15mg/dl以上時,媽媽可以暫停母乳餵養觀察一下,如果黃疸明顯下降,確定為母乳性黃疸,還可以母乳餵養的。在母乳餵養時,每次少給孩子吃一點,吃的次數增加一些。

不要輕易就讓孩子吃配方奶粉、服藥退黃。新生兒黃疸指數不高於14就沒有任何風險,特別是純母乳餵養的嬰兒,黃疸可持續2-3個月,可繼續母乳餵養,沒有必要暫停母乳或進行特別治療,也不影響預防接種的。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