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皚皚
編輯|阿榮
2022年,江蘇,64歲的蔣大媽哭著對媒體說:「我女兒小梅已經36歲了,她不談戀愛、不結婚,也不工作,每天把自己關進小屋在家啃老,我和老伴非常擔憂女兒,我身體不好,希望女兒有一天能再次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蔣大媽說完泣不成聲,記者電話採訪小梅,她表示:自己和父母溝通不來,自己每天呆在家裡,在抖音做自媒體,雖然暫時沒有收入,可這個職業很有前景,對於婚姻,她一切隨緣。
母親認為女兒不務正業,在家啃老,女兒卻說自己有新奔頭,母女二人孰對孰錯?
「新型啃老」來了
蔣大媽的女兒小梅出生於1986年,是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
小梅從小學習成績優秀,小學時是班上的學習委員,還擔任過學校大隊委,從小是被老師眼裡前途「光明」的好學生,蔣大媽也很為女兒驕傲。
中學時,小梅考進本地重點中學,學習成績依舊名列前茅。
小梅參加高考時,因為蔣大媽退休前從事國企財務工作,她希望女兒報財務相關專業,將來可以進銀行上班。
小梅聽話地在高考填報志願時報考某名牌財經大學,並成功被錄取。
女兒一路念到碩士,27歲畢業後順利進入當地的中國銀行上班,蔣大媽滿心歡喜,趕緊託人給女兒找對象,希望女兒趕緊結婚成家。
但是女兒工作了不到3年,有一天,她忽然回來告訴蔣大媽:自己把工作辭掉了,每天在銀行對著鈔票數鈔票,感覺自己快要變成鈔票了。
從此,她便在家裡呆著,不出去找工作也不找對象,成了「啃老族」。
蔣大媽認為女兒任性,開始時,她非常嚴厲地訓斥女兒,要求女兒出去上班,如此多次女兒索性不回家了,母女關係變得非常緊張。
但是女兒在外邊久了沒有錢花,向蔣大媽要錢時,蔣大媽因為心疼女兒還是按月給女兒生活費。
眼見女兒就這樣一天天過,蔣大媽逐漸也沒了主意,她見女兒老是一個人,便和老伴商量,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來給女兒買了一套二居室房子。
蔣大媽想,女兒一輩子不結婚必須得有個住處。
讓她沒想到的是,女兒拿到父母買的新房房本不到一年,轉手將新房賣掉,自己租了一間50平米的小房子居住,每天拉上窗帘,不出門。
這讓蔣大媽大出意外,可是女兒卻對生活有著自己的安排,她坦言不想再過那種按部就班的生活,她喜歡自媒體,一定要做這行,可是做了許久,蔣大媽也沒見女兒掙到多少錢。
女兒的做法在她眼中就是繼續啃老,只是她想不明白從小一貫上進的女兒怎麼會變得不上進了?
與擁有碩士學歷卻從銀行辭職的小梅不同,34歲的小金是一個畢業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專生,自從2013年大學畢業後,小金明顯感到工作的難找。
剛畢業時,她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去合肥這樣的大城市找工作。
可是,既不是名校畢業又沒有高學歷的小金,在職場遭遇了歧視,找了大半年沒有碰到合適的工作。
小金說:自己找工作都找的自卑了,感覺除了去飯店端盤子啥工作都找不到。
可小金又不願意真的去端盤子,自己畢竟是大學生,在她們村人眼裡那時有文化的人,端盤子這種小學畢業就能做得事情,自己去做也太丟人了,她拉不下這個臉。
慢慢地,小金髮現,自己的同學有的憑藉家裡的關係找到了好工作,有的去了社區,有的進了事業單位。
小金很羨慕他們,只是自己的父母都是農民,沒有同學家裡的那種社會關係,託人找工作?根本不可能。
漸漸地小金找工作找的沒勁了,索性回到村子,呆在家裡。
小金媽看到女兒這個樣,卻很生氣,罵女兒的書白讀了,上了那麼多年學,最後還是回到村子裡,那還不如不上學呢。
母親的話刺激了小金,她覺得必須干點啥,她和堂姐商量做個小生意,可是還沒開始進貨,小金媽就打擊小金:「就你那兩下子,也能做生意嗎?你做了准賠。」
面對媽媽的批評,小金感到受到打擊,小生意沒做成。
她又想開個美甲店吧,小金從小喜歡染各種顏色的漂亮指甲,這是很多女孩子的喜好,小金覺得這個自己肯定能幹成,可是,開店需要本金,她找到父母請求給自己出個本金。
小金媽聽到女兒想開美甲店,又罵道:「你開啥美甲店?大學生不好好出去上班,做這玩意有啥出息?」
媽媽的話又讓小金受到刺激,找工作?哪有那麼好找?自己不是名校畢業專業又吃香,又不會什麼手藝。
她將滿腹委屈全說給媽媽,說人家同學家裡都有關係,可以找到好工作,自己父母又沒有這種關係,怎麼可能進大企業呢?
沒想到小金媽繼續教訓女兒:書白念了。
小金最後嘗試報考一次社區,可是在媽媽的打擊下,最終不了了之。
小金被媽媽罵的徹底失去上進心,索性在家啃老,你不是覺得我啥也幹不成嗎?那我索性在家呆著,哪也不去了。
小金每天在家不出門不交際,與媽媽的關係變得更僵,二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
孩子的錯?父母的錯?
蔣大媽將女兒的事情講給了某媒體,希望可以借媒體的力量,說服女兒,放棄她的「不務正業」,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
她說這是她這輩子最後的願望了,哪怕自己哪天走了也甘心了。
小梅卻說,自己不想按部就班的過日子,她對父母所說的「上進心」,已經覺得厭倦。
她認為社會在發展,世界在變化,新事物新技術新行業層出不窮,她要嘗試新鮮的東西,覺得那些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不想再被父母的虛榮心綁架。
然而,在蔣大媽看來,小梅搞的那些都屬於不務正業,她們那一代習慣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兩點一線結婚生子然後退休。
這樣的生活,蔣大媽認為穩定又保障,可小梅卻覺得這種生活缺少激情,也帶不起她的生活動力。
「自媒體直播帶貨,有那麼多人做呢,有的人抖音小紅書都幾百萬的點擊量,早就賺到錢了。」
小梅對著媒體說起自媒體直播帶貨賺錢,表情異常興奮。
可是這種線上賺錢,在蔣大媽看來就是騙人的玩意。
「水上漂,看著好看不好吃,這種賺錢不是長久之計,做自媒體的那麼多?幾個人賺到大錢了?」
蔣大媽評論女兒的行業,認為這行業根本不靠譜,女兒做了好幾年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可還是執迷不悟。
與小梅相比,小金與母親的關係更糟。
在母親眼裡,上過大學的女孩,怎麼說也能找個企業上班,可是小金就是不出去工作,每天在家裡呆著啃老。
而小金卻認為,母親不了解自己的處境,更不了解社會變化。
不是自己不出去工作,而是現在職場要求很高,名校專業學歷都得一流,自己又不具備,出去自然找不到心儀的工作。
其實工作還是有的,只是小金不願意,比如在快遞公司上班,當單子錄入員,或者去送外賣。
小金看到這些工作時常找人,可是,她卻說:這工作太辛苦了,早晚不能正常下班,她不考慮做這些。
那女孩子嫁人唄,小金卻看不上那些村子裡給自己介紹的對象:太土,沒品味,缺少情趣,畢竟自己也是上過大學的人,怎麼能找個村子裡沒上過大學的男生結婚呢?
可是,小金沒有工作,人家有工作的看不上她,她又看不上別人介紹的,就這樣高不成低不就剩到34歲。
母親對她越來越不滿意,母女二人見面就吵架,母親罵小金高不成低不就,好的找不到,差的不想做,又不能吃苦,幹啥啥不成,每天就知道呆在家裡啃老,34歲了也沒嫁出去。
小金指責媽媽不了解社會現實,對自己沒信心,無論幹什麼都在打擊自己,搞得自己幹什麼都干不下去,才變得什麼都不想做,自己變成這樣全都是媽媽造成的。
也許,兩代人之間改變更多應該是學會換位思考,現在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學歷越高,工作越好,收入隨之也水漲船高的時代了。
生活不可能一成不變,如果有像小梅那樣敢去嘗試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不妨放手讓他們一試。
像小金那樣,想自己干喜歡的美甲店,如果失敗尋求幫助,父母可以站在女兒的角度,幫助女兒克服困難,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批判。
子女生活的時代與父母已然不同,價值觀念與父母有差異是正常現象,不正常的是,父母不能站在客觀角度,看待兩代人價值觀念上的差異,以主觀情感希望子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使得子女本來只是暫時性啃老,最後變成了自暴自棄長期啃老。
誰讓你的理想變成噩夢
小金所說工作難找,是明明白白的現實,2022年我國本科畢業生達到967萬人,研究生達到86.2萬人。
其中研究生畢業人數比2021年增長11%,即便如此考研的人數還是越來越多。
同時,2022年,我國報考公務員人數再創新高,有些行業錄取比例達到幾萬分之一。
這樣的錄取比例比30年前的高考過獨木橋還要嚇人。
沒過去的人,苦苦補習,本科生不行,再上研究生、研究生不行,再上博士。
可是,現實卻是,一個研究生畢業出來,一年的收入不過幾萬,有的人甚至只有三千元,這與自己的努力太不匹配了。
一些走上社會的研究生,無奈地自我解嘲說自己是現實版的孔乙己,擁有高學歷,卻拿著低薪水,還不能隨便彎腰低頭的人。
是的,就像小金的想法一樣,自己畢竟是上過大學的人,如果輕易拉下臉來做那種低三下四的工作,那書豈不是白讀?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算別人不認為自己高,大凡讀過書的人也不能看低自己。
問題是,現實比人強,念得書再多,理想再高,也很難找到體面的工作,留給自己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打臉,最後理想破滅,變得在家啃老。
年輕人的觀念究竟從何而來?很多父母告訴子女,賺不到錢可以再考,一直考,總有考上的一天,可是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很多人已經覺得筋疲力盡。
29歲的小伙雷磊,坦言自己被父母逼迫考公務員,五年下來,覺得越來越沒意思,索性在家啃老,考了好幾次,每次總數差一點點。
父親每次都是苦口婆心地說:「你再努努力嘛,上了那麼多年學,連個公務員都考不上,你叫我們面子往哪裡擱?」
有一次雷磊不高興地懟父親:「要考你去考。我已經很努力了,也就這樣了。」
可是父親卻不高興地說:「你想叫我們在親戚面前丟面子嗎?我們可丟不起這個人。」
雷磊終於明白,在父親眼中,面子比自己還重要,他可以什麼都不要,但是不能少了面子。
雷磊看來,這種認知簡直,本來他只是想試一試,然後還想干點別的,可隨著年齡增長,雷磊發現自己被父親的這種「好面子」綁架越來越深。
有時,雷磊會想,天下只有考公務員這一條路可以走了嗎?肯定不是,可是他想乾的工作父親眼裡那些都是不正經的職業。
在父親一次次的打擊之下,雷磊發現自己變得很消沉,如果再考幾次還是考不上公務員,雷磊覺得自己就在家裡啃老了。
像小金和雷磊這樣,有自己想法想做點什麼,卻因為父母各種認知局限阻礙,逐漸失去對生活的興趣,變成徹底的啃老族的「新型啃老族」在我國社會正在逐漸變多。
自己的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多「新型啃老族」的家長不明白這點,不敢也不願把命運主動權還給子女,堅持由自己掌控子女的命運,一廂情願地希望子女活成他們心中的樣子。
然而,他們帶給子女的不是一場美夢,而是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不說,最後他們也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