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次的父母只會和孩子較勁,高層次的父母......

2023年01月26日21:22:09 育兒 1894

有人說:教育孩子,有時候你越用力,反而越是大忌。適時地放手和鬆綁,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幾乎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既成績優秀,又人人誇讚。

以至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表現稍有差錯,父母就開始責怪,打罵,一味地跟孩子較勁。

殊不知,越是跟孩子較勁,孩子越叛逆,越無法優秀。

尤其是孩子越來越大,到了青春期,這種現象就更加嚴重。

而真正高層次的父母,早就遠離了與孩子較勁。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和孩子較勁,高層次的父母...... - 天天要聞

前段時間看了一段視頻,女孩因為被父母訓了幾句,爭執不過,衝動之下反鎖了房門,坐上了窗檯,揚言要跳下去。

消防員聞訊而來,卻一時難以破解。

父母不依不饒,消防員想要破門而入,女孩聽到響動,竟大聲喊著:「你們敢破門,我就敢跳下去。」

無奈之下,消防員們只得邊等待開鎖師傅的到來,邊跟女孩的媽媽溝通,希望媽媽先寬慰女兒幾句。

女孩的媽媽竟十分執拗,彷彿雙方是仇人一般,不肯後退一步,甚至還說:「我不可能跟她道歉。」

消防員好言相勸了好久,這位媽媽才終於肯放下情緒,跟孩子溝通幾句,女孩竟哇地大哭出來。

而後,就在開鎖師傅打開門鎖的那一剎那,女孩父親的舉動又一次跌破了人們的眼鏡,他猛地衝出來,要去打正準備跳樓的女兒。

萬幸,父親被眾人攔了下來。女孩也被消防員救了下來。

然而回顧這一幕幕,卻叫人不寒而慄。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和孩子較勁,高層次的父母...... - 天天要聞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大,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父母卻一味地跟孩子較勁,非要分出個對錯輸贏。

每當打開網路視頻,映入眼帘的類似事件更是比比皆是。

有的媽媽撕掉孩子的書本,孩子氣得絕食相逼;

有的父母對孩子惡語相加,孩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更有甚者,父母打罵孩子,孩子不顧後果跳樓自戕。

太多的孩子都在與父母較勁中,選擇了極端的方式,甚至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教育學博士錢志亮曾說:

「無數真實案例都在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真相:父母越強勢,反而越容易把孩子變差。」

作為父母,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與孩子較勁,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是贏家。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和他們溝通,我們也更需要注重方式和方法。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和孩子較勁,高層次的父母...... - 天天要聞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女孩喜歡嘗試各種新鮮的事物,穿短裙,染頭髮,甚至還對紋身產生了興趣,還偷偷紋了個圖案。

這些事情,她都不敢讓媽媽知道,擔心不被理解,害怕被訓斥。

結果有一次聚會時,紋身竟被人不經意間看到了。

那人很不屑地大聲說道:小小年紀就紋身,一看就不是什麼好學生,真是夠給你爸媽丟人的!

正當她覺得逃不過被打罵一頓時,媽媽突然站了起來,大聲懟了那人:我當媽媽的還沒說什麼呢,輪得到你說三道四嗎?

不僅如此,回到家後,媽媽也沒有訓她,反而還說了很多關心的話,有一句話讓她一直記憶猶新:

雖然媽媽不理解,但是我會尊重你,支持你的選擇。

從那以後,她開始安心地和媽媽說自己的心裡話,分享自己的想法。

自然,媽媽也能夠像朋友一樣,傾聽她,理解她。

那個紋身,也早就被女孩洗掉了。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和孩子較勁,高層次的父母...... - 天天要聞

當我們能夠從家長的角色中跳出來,放鬆一下雙手,孩子未必會變得不好。

正如作家劉墉曾說:

「只要你願意肯定孩子,引領孩子,卻不干擾他,孩子一定能讓你刮目相看。」

我們或許會擔心他們碰壁,遇到挫折,但這都是孩子成長所必須經歷的。

而經歷過這些,孩子才會擁有成熟的人格和足夠的能力。

當我們能夠軟下來,一邊給予孩子時間和空間去經歷,一邊給予情感上的支持,才能夠真正成為托舉孩子的那個人。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和孩子較勁,高層次的父母...... - 天天要聞

有人曾說:父母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的導遊,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都有什麼,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像遊客一樣去看,去探索。

真正高層次的父母,都已深諳這個道理。

他們早就放下了與孩子較勁,選擇默默地在孩子身邊,做一名守望者。

(1)適時閉嘴,遠離功利性溝通

很多父母常說:

你看別人家的誰,多優秀啊!

你要是能把xxx的功夫放在正事上,一定能比他們強……

彷彿無論如何,我們的視線都離不開這些世俗功利的攀比。

但事實上,恰恰是這樣的話,逼得孩子叛逆,疏離父母。

正如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並不在於給他講過什麼道理。

而在於讓孩子感受到我作為一個小孩,來到這個世界上,這本身就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

當我們管住自己要談功利性話題的嘴巴,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接納,孩子也自然會想盡辦法讓自己活得更好。

(2)學會示弱,避免指令式教育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覺得孩子還小,總是習慣性地發出各種指令,簡單強硬地要求孩子去做事。

卻忽略了漸漸長大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認同感。

心理學曾指出:青春期實際上是「心理斷乳期」,是一個人從依賴父母到走向獨立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他們更期望父母把自己當做大人看。

對待逐漸長大的孩子,我們更需要學會示弱,給他們更多的餘地發揮,才會收穫越來越自信和成熟的孩子。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和孩子較勁,高層次的父母...... - 天天要聞

(3)尊重孩子,選擇陪伴式守護

在孩子遇到選擇時,許多父母會不假思索地替孩子做主,殊不知,恰恰是這份不假思索導致了孩子的逆反。

心理學家海恩·G·吉諾特曾經說過:

十幾歲的孩子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


他們就像一個需要貸款而又希望自己財務獨立的人。

不管父母的銀行多麼樂於助人,這些十幾歲的借款人都會對銀行感到怨恨。

我們不妨謹記這一點,避免不請自來,選擇默默守護。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和孩子較勁,高層次的父母...... - 天天要聞

養育孩子,從來都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其中的比拼,從來都不是家長用力的程度,而是過程中的自我剋制和對孩子的默默影響。

正如《認知差》里講到的:只有放棄父母的身份,才能做好父母。

我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摁下內心的種種情緒,給孩子適度的空間和足夠的時間,讓其有試錯的機會和成本。

如此,孩子才能夠擁有愈發堅硬的翅膀,飛往屬於自己的未來!

願每位父母都有不較勁的智慧,養育出能振翅飛翔的少年!(十點讀書)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黃山3天撿了18個孩子 - 天天要聞

黃山3天撿了18個孩子

極目新聞記者 劉毅五一假期,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到黃山旅遊,旅途中有孩子和家長走散。景區工作人員介紹,5月1日至3日下午4時,黃山景區一共幫著父母們找到18個孩子。5月3日下午3時許,在黃山觀石亭附近,一位來自南京的媽媽向景區工作人員求助,稱十歲的兒子走散了。工作人員找這位媽媽要了孩子的照片,然後發在工作群中。最...
10萬+播放的視頻告訴你:最愛我們的人,最容易被我們忽視 - 天天要聞

10萬+播放的視頻告訴你:最愛我們的人,最容易被我們忽視

本文1739字,閱讀約需4分鐘。刷到一個小視頻,看完後,臉上雖掛著笑,眼睛卻濕潤了。「喂,媽,生活費不夠了,再給我轉1000塊錢唄。」「你誰啊?」「媽,我聲音你都聽不出來了。我是你閨女肉肉。」「現在詐騙電話太多了。」「我手機號碼你認不出來嗎
大同一商場五一假期邀家長孩子「挖煤」,挖出的煤塊可免費帶走 - 天天要聞

大同一商場五一假期邀家長孩子「挖煤」,挖出的煤塊可免費帶走

極目新聞記者 王鵬五一假期期間,有網友發視頻在山西大同一商場體驗挖煤活動,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頭戴安全帽,手拿鎚子和鏟子,化身小礦工不停敲擊著煤炭。小朋友化身「礦工」敲煤大同一商場「挖煤」活動大同一商場「挖煤」活動5月3日,記者採訪了該活動的負責人馬女士。馬女士稱,活動時間是從5月1日到5日,顧客可...
2歲半小孩童的養胃早餐,長高長個,又是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 天天要聞

2歲半小孩童的養胃早餐,長高長個,又是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哈咯,姐妹們,你們好呀?平時你家的寶寶愛不愛吃飯?我悄悄告訴你們哈,我家二寶真的在這方面讓人非常非常非常省心的,飯飯自己吃,而且每次都光碟!他從來不用我喂他,去了商場,也頂多拿個牛奶,其他零食他一概看不上!沒有吃零食的習慣就是好。
《小巷人家》番外144:庄超英大轉變,發現黃玲的美 - 天天要聞

《小巷人家》番外144:庄超英大轉變,發現黃玲的美

大年初三本想是好好休息一下,能早點睡覺的,可是去拍全家福就弄到很晚,鵬飛又去安排了吃飯,這一天便是過的更有意義了,回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鐘了。四個小傢伙在車裡的時候就已經睡著了,黃玲她們到家已經快11點了,大家把孩子抱回屋裡,簡單洗漱一
孩子的缺點,就是孩子最大的優勢! - 天天要聞

孩子的缺點,就是孩子最大的優勢!

每當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父母總是又擔心又焦慮,其實每一個「缺點」背後,都有一個潛力和優點! 1️⃣對於不聽話有主見的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自己 在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時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