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沙晚報網】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7日訊(通訊員 秦璐 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陳女士發現自家8歲娃的飯量相比以前明顯少了,一問才得知,小孩奶奶近期前來照顧孫子,買了不少孫子愛吃的零食。查看包裝袋,她發現不少是高糖高鹽高油的「垃圾食品」。這下,可把陳女士愁壞了,如何讓老人學會辨別食品是否健康呢?今日,「科學生活家」欄目組邀請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孫艷進行科普解答。
孫艷表示,可以讓老人學會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國家《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2011 》規定,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需強制標出以下營養成分: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此外食品標籤中還有「配料表」「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
什麼是預包裝食品?孫艷解釋,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容器中的食品,其外包裝上印有食品營養標籤,是專門用來向消費者展示產品營養信息的。其中的營養成分表包括營養成分名稱、含量和占營養素參考數值(NRV)百分比。
如何根據營養成分表來挑選食物呢?孫艷詳細介紹,營養成分表的第一列是營養成分名稱,即上面提到的「1+4」——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第二列是含量,同類食物中盡量挑選蛋白質含量高,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含量低的食物更有利於健康,如酸奶,可挑選高蛋白、低脂、低糖的,營養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很多指的就是添加糖,所以在給孩子挑選乳製品時盡量選擇碳水化合物低的;第三列的NRV%是指單位食品提供的營養成分含量占每日需要的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就是說挑選零食時盡量挑選能量、脂肪、鈉百分比低的食物。舉個例子,某甜品每100克含有脂肪31.6克,占推薦攝入量營養素參考值的53%,也就是說吃200克該食品,就夠了一個成年人每天的脂肪需求,如果再攝入其他脂肪(包括一日三餐的脂肪),需要量就超標了,長此以往就很容易造成肥胖。一般而言NRV%≤5%為低,10%≤NRV%≤19%為較高, NRV%≥20%為很高,挑選零食時有益健康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盡量選高的,不利於健康的營養素(如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盡量選低的。
「除此之外,還要關注的是配料表。」孫艷說,配料表是有順序的,一般來說配料表越靠前,添加量越多,佔比越大。挑選食物時選擇配料越少的越好,食物的配料表越短越好,不認識的成分越少越好。孫艷強調:食品里添加劑越多越複雜,則安全隱患越大,營養品質越低。所以,不要購買配料表名單太長的食品。
「最後,就是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盡量挑選靠近生產日期的食品,保質期短的食品相對更安全,添加劑更少。」孫艷解釋道。
本文來自【長沙晚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