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媽媽的責任尤其重要,不僅要傳授道德知識,還要將教育理念與人文關懷協調起來,然而有些媽媽對子女的教育和培養不辭辛勞,費了不少心思,但是卻往往沒有取得期望的效果。其原因就在於媽媽沒有從孩子自身的實際出發,還在用傳統的理念教育孩子。下面介紹了幾點要素給媽媽們參考。】
1、學會誇獎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如果媽媽常常忽略孩子的長處,而一味地強調他們的短處,會使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當然也不能片面的讚賞和過分的表揚,誠意、真摯的讚美最打動人心,既然使對孩子由衷的讚賞,就要儘可能的將感動、喜愛的情誼流露於話語之中。
2、避免過度保護。
媽媽不能也沒有必要保護孩子的一輩子,孩子必須要有獨自面對生活的勇氣和能力,媽媽過度保護孩子會使孩子永遠無助地依賴媽媽,或是引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3、給孩子一點空間,讓孩子自己長大。
有一句格言叫「欲速則不達」,有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喜歡學習,採取一些急於求成的方法,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去學習,這樣只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權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有權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只有在一個完整的空間里,孩子才會形成他完整健全的個性。我們可以想像,在動物園裡長大的老虎根本就不具備狩獵的能力。
4、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和他一起成長。
孩子作為思想性格都還未完善的個體,他們需要媽媽的關愛和引導,媽媽只有介入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喜怒哀樂,感受他的快樂與不快樂,這樣你才能真正的了解到孩子的內心以及他的需求。
5、控制好情緒。
媽媽與子女之間就是一種管制與被管制的關係,所以當中就難免會發生衝突,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技巧的媽媽,把矛盾一步步冷卻,化有為無。當你面對孩子任何不規矩的行為,當你怒氣沖沖的時候,不妨採用一下暫停法,你可以讓他回房間,或者自己暫時離開此處,病告訴他:「你可以自己呆會兒,鎮定一下,知道你自己想清楚怎麼做合適再出來,我也需要鎮定一下,我生氣了,我不希望自己發脾氣「。一方面告訴了孩子,你的做法不合理,需要反思,我的做法也不合理,我用鎮定這樣的方式來處理。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