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學回來,沫沫從一進門就顯得很不對勁兒,要知道,擱在平常,她總是第一個衝進來給老師抱抱的孩子。
問她怎麼了,啥也不說,多問兩句,竟然哭了起來。
後來才知道,在學校被「欺負」了。
「沫沫,有委屈了一定要勇敢的說出來......」我嘗試著鼓勵她自己去表達。
於是,我就和她做了這麼一個實驗。我拿出核桃仁讓她拍,她不明所以,但也照做了,三兩下就拍碎了。
接著我又拿出核桃殼讓她拍,
「不要」她拒絕了。
「為什麼?」
「因為核桃的殼是硬的,拍起來會疼。」她回答。
借著沫沫的這句話趁機引導她:「所以呀,如果你是核桃仁,你就任人欺負,但如果你是核桃殼,並且能夠反過來,那你就不會受人欺負,因為你懂得勇敢還擊。」
是啊,為人父母,我們要讓女兒有不欺負人的教養,更要有不被欺負的氣場。
就像帶刺玫瑰,既活得漂亮,又活得不好惹。
作家三毛曾寫過一段出國留學的經歷。出門前,父母再三叮囑她:
「待人處事要有中國人的教養,凡事忍讓,吃虧就是佔便宜。萬一跟人有了爭執,退一步海闊天空。」
三毛都記在心裡,她謙恭有禮,溫和對待每個人,經常搶著做事。然而,溫順卻讓三毛變成了室友的女傭,鋪床、擦桌子、洗地板、清理廢紙,全都變成了她的任務。三毛忍了又忍,默默承包下所有的雜事,心情卻越來越鬱悶。直到一天,室友們喝了酒,在她的床上耍酒瘋,徹底惹怒了她。她抓起掃把向室友瘋狂揮掃,室友準備打她,她反手就是一巴掌,抬腿又是一腳......
自此,沒人敢再欺負三毛,甚至都主動向她示好。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畢竟,一個人的惡意,往往只會宣洩在一隻兔子身上,而不會對著一頭獅子。
所以,父母要儘早告訴女兒:當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時,要敢於發聲,聲音大起來,語氣硬起來,氣勢才能上來。遇到過分的人和事時,要敢於反擊,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態度強起來,壞人才不敢造次。
所以,女孩兒們,請狠一點,讓自己擁有「不好惹」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