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2022年10月13日23:43:07 育兒 1724

「金錢觀」這個概念大家應該都聽過,但很多父母並沒有把它當回事。

美國兒童心理學專家曾提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著重培養孩子的金錢觀,這樣才能讓小孩在未來的人生中自立起來,坦然面對生活。

讓孩子明白錢的概念,正確地對待金錢,這是父母應該儘早完成的事情。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 天天要聞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這個假期,全家人一起出門遊玩,在路過一家紀念品店的時候,一個小女孩眼巴巴地看著櫥窗里的漢服,店員見此,熱情地讓小女孩上身試試。

結果女孩穿上後的效果驚艷,問媽媽能不能買下它。

媽媽一問價格,明顯有些超出預期,女孩看著媽媽的臉色,小心翼翼地問:「媽媽,這個會不會太貴?」

或許是礙於面子,她並沒有直接回答女兒的問題,而是選擇把孩子叫到一邊去,「這件衣服能抵我們家大半個月的生活費了,你和弟弟上學都要花錢,爸爸平時一個人賺錢那麼辛苦,這件衣服……」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 天天要聞

聽到這裡,女孩已經明白了媽媽的意思,她只好把衣服脫下來,失望地拉著媽媽的手走出店門。

目睹全程的我,心裡頓時挺不是滋味。

想起自己年幼時,家庭條件也不算太好,母親每次都要拿「爸媽賺錢辛苦,家裡實在沒錢了,你得省著點花」來教導我們,結果就導致我從小在花錢上特別敏感。

每次交學費的時候,總是不敢向母親要錢,每次都心懷罪惡,後面出門工作以後,在用錢上依舊有「匱乏感」,甚至有些影響到社交,婚後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在老公的陪伴之下,才慢慢走出困境,治癒童年的陰影。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 天天要聞

由此可見,父母們在回答孩子們關於金錢和物質等方面的問題時,有時候真的需要謹慎一些。你們的錯誤回答,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比起物質上的貧窮,精神上的「貧瘠」更加可怕

1、被「哭窮」養大的孩子,難有格局和遠見

哭窮教育,是很多父母對孩子使用的一種教育方式。

有些是因為家庭確實困頓,有些則是因為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學會節約用錢,所以希望通過「哭窮」的方式來讓子女體諒父母的辛苦。

然而被「哭窮」養大的孩子,往往也難有格局和遠見。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 天天要聞

作家埃德加·布萊索說過:「如果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他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

因為「貧窮」的種子已經在孩子的心裡種下,其思維也被受到局限,日後他們想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會用錢的多少來衡量這件事的價值。

從長遠上來看,會喪失不少時機,而且還讓孩子成了潛在的「窮人」,即使日後有了錢,也不敢投資自己,提升的空間反而比別人要小很多。

2、被「哭窮」養大的孩子,內心始終存在「匱乏感」

童年時因為沒錢造就的窘迫,就像一把枷鎖,把孩子困在原地,讓他們的內心始終有「匱乏感」。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 天天要聞

之前看過一段視頻,一位女孩童年的時候,跟爺爺奶奶一起住,老人一輩子窮慣了,經常在孫女面前念叨兒子賺錢的不易。

即使她家已經算是小康家庭,父母每個月也經常轉不少生活費給老人,可老人依舊不捨得用。

每次女孩看到漂亮的裙子想要奶奶買,都會被奶奶嫌棄太貴了,然後轉頭帶她去市場挑選「便宜實用」的款式,可那些衣服大多款式老舊,女孩穿去學校經常被同學笑話。

小時候的經歷,讓女孩心生「匱乏感」,她賺錢養家以後,買了一柜子漂亮衣服,試圖來填補自己空缺的內心,彌補童年時的遺憾。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 天天要聞

可那些衣服最終的歸宿還是衣櫃,女孩並不敢把那些顏色鮮艷、款式新潮的衣服穿出門,感覺只要自己的衣服帶點顏色,就會接受大眾異樣的眼光,自己渾身不自在。

童年時造就的遺憾,有時候一輩子都難以治癒。

父母的「哭窮」表面上是在幫孩子樹立節儉的金錢觀念,實際上是在扼殺孩子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有限的條件下,適當地滿足孩子花錢的慾望,讓他們學會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這並沒有錯。

延伸閱讀: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1、樹立孩子對金錢的健康態度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 天天要聞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錢是怎麼來的,有哪些用途,有哪些價值。

其次,要讓孩子明白,錢雖然能買來一些東西,但它並不是萬能的。所以我們看待金錢要坦然,不要把賺錢當作生活的全部,不要為了錢去犧牲自己的健康、良知和感情。

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個健康的認知態度,他們日後才能更理性地面對金錢、使用金錢。

2、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花錢習慣

賺錢不易,且用且珍惜。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錯誤回答,可能會把娃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 天天要聞

父母可以教導孩子,他們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辛苦所得,但不要強調或者誇大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你的付出和所得是成正比的」。

如果想要有好的生活,那麼就要靠自己的雙手,腳踏實地做事來換取。

在你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就需要在父母的允許下,養成正確的花錢習慣,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是為了面子去攀比。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度引導的價值,超出想像 - 天天要聞

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度引導的價值,超出想像

年少不懂事,老來才知其中味。歲月沉澱,我們能看清世事;人生有波折,我們更懂親情;閱歷多了,我們才體會到父母引導的意義。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適度引導,是我們人生路上最寶貴的東西,能讓我們在歲月長河裡穩穩地走。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
父母成了「兒童經紀人」?「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頻出 - 天天要聞

父母成了「兒童經紀人」?「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頻出

原標題:「曬」娃變「啃」娃?「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調查哭鬧打架、暴飲暴食、測評成年人化妝品、模仿奇怪行為……半月談記者發現,多個社交平台上的親子賬號雖流量火爆、吸粉眾多,但其發布的短視頻引發爭議。一些「親子流量」賬號已從記錄孩子成長異化為製造營銷「商機」。用小孩哭鬧打架來「吸睛」?「試一款不脫妝的...
兒子一句「吃了葯喝啤酒」,媽媽一直記心裡救了他一命 - 天天要聞

兒子一句「吃了葯喝啤酒」,媽媽一直記心裡救了他一命

人們常說的「頭孢配酒,說走就走」不可輕視。近日,重慶市渝北區公安、消防、衛生部門聯合,成功將一名酒後服用感冒藥陷入昏迷的年輕男子從死亡線上拉回。「我聯繫不上兒子了,他現在有可能很危險!」5月14日,渝北公安悅來派出所接到一位母親的求助。原來,市民代女士與獨居的兒子劉某失聯已近10小時,沒有兒子的消息,心...
《是女兒是媽媽》:李嘉格的「婆媽」困局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李嘉格的「婆媽」困局

看《是女兒是媽媽》,還蠻心疼李嘉格的。 我都有點擔心她的精神狀態了,長期處於如此複雜難解的情感關係中,自己暴飲暴食很容易情緒崩潰,也會影響到她自己的身體,嚴重的精神內耗,更會危及到她自己跟....
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 天天要聞

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視頻監控截圖。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莉莎 通訊員 蘇艷敏 湘潭報道「醫生,醫生!我老婆要生了!」5月4日11時44分,湘潭市婦幼保健院綠色通道傳來急促呼喊,孕38周+2天的尹女士被丈夫攙扶著踉蹌入院。當轉運床剛抵達婦產科急診室,新生兒的小腦袋已完全娩出。「就地接生!」醫護人員瞬間啟動「快進模式」,消毒鋪巾、托舉保護...
小滿意,生日快樂 - 天天要聞

小滿意,生日快樂

親愛的小滿意:七年前的今天,你宛如一顆裹著蜜糖的小星星,降臨於「520」這個浪漫的日子,自那以後,每個「520」都成了我們家獨有的節日,愛意在此處匯聚。你既聰慧又美麗,既善良又可愛,你攜著初夏的陽光而來,給我們一家帶來了喜悅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