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是民間傳統的一個說法,在醫學上是沒有月子病這一說的,而是老百姓的說法,很多人認為只要是坐月子期間出現了病,都屬於月子病。
婦女從妊娠到生產是一個漫長的生理過程,身體各器官都會相應有所改變,機體抵抗力會降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生產,對身體來說都是一種損耗。所以在我國有坐月子的習俗,是要在坐月子期間將身體的損耗恢復過來。
在分娩過程中,由於孕婦體力消耗,或者分娩過程當中出血較多導致貧血,產婦自身抵抗力也會降低,這樣身體內寄居的病菌可能會造感染。因為是發生在月子期間所以稱為產褥感染。
有的老一輩父母會說月子期間不能下床,必須要躺著,其實這樣更容易增加產褥期感染的風險。產後適當的下地走路,有助於產婦身體的恢復,避免長期卧床而產生局部發炎感染等癥狀。
中醫認為產後女性的身體處在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所以必須好好調養。在生產後坐月子期間沒有很好的休息或者是沒有很好的調養,容易造成子宮復舊不良,引起陰道流血(惡露)時間延長,還可能會導致盆腔感染的可能性。
其實這個月子病,實際上就是女性在產後身體的免疫力比較差,甚至貧血的情況下,會出現的關節的疼痛、腫脹的一些癥狀。可能是休息不好和缺鈣的表現。只要注意健康、營養、均衡的飲食,注意休息,是可以慢慢的恢復的。
但不是產後身體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分娩而導致的,是因為孕期和生產後激素水平的改變導致身體機能的改變,一般這種情況屬於生理性改變引起的,大部分在分娩後的半年到一年會慢慢的康復。
月子病其實本身是不存在的,要想坐月子也可以,打破世俗的條條框框,科學的去坐月子,不僅可以促進自己的健康,也可以促進寶寶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