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同學零花錢有50000」
孩子這樣說,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老人說,現在的娃真的是蜜罐罐里長大的,哪像是以前的小孩子別說吃香的喝辣的了,就是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的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的社會裡,大部分家庭都可謂是生活富足,現世安穩了。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也越來越重視投入了。
可以說,大部分家長,都不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品學兼優,而且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變得出類拔萃,擁有更美好的人生,為此不少家長,對於孩子可謂是拼了全力,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東西都一股腦兒給孩子。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往往會給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從而影響他們的人生。
就拿給孩子零花錢來說吧,給錯了,很容易就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他們以後的人生,我記得在我上高中的時候,因為是封閉式管理,很多住校生,就需要家長給生活費,結果有一個家庭很貧困的女孩,在父母來送錢的時候,就很懇切的對媽媽說「媽媽,你這次多給我五塊錢好不好,我有點東西要買」
說實在的,五塊錢在我們那個年代其實也不算多,但對於貧困的家庭來說,也確實可能有壓力吧,所以當時她媽媽就二話不說的拒絕女孩說「沒有,我們供你上學已經累死累活了,哪有那麼多錢買東西,你別餓著就行了」,結果因為她媽媽說話聲音大,當時很多同學都下意識的朝她們母女望了過去,這時候那個女孩就自尊心很受不了,臉憋得通紅,過了好久才能勉強從原地走開。
不過幸好女孩成績好,後來還是考了一個很好的大學,但是前段時間我們大學同學聚會,卻聽人說,這個女孩自從上大學後就沒有再問父母要錢了,父母也樂的不管她,所以從上大學開始,這個女孩就很少回家,之後更是畢業在外地安家,和父母幾乎是斷了聯繫。
不同於這個女孩子的經歷,當時我們班上還有一個男同學,給人的感覺家裡特別有錢,不管是穿衣吃飯,還是玩耍都非常大手大腳,但實際上,這個男生家庭條件雖然比女孩好一點,但其實也很一般,只不過父母非常寵愛他,從小就很捨得給男孩零花錢,這就導致男孩變得很大手大腳,結果整個高中他都忙著呼朋引伴,最後高三畢業只能去打工,現在還沒有結婚!三十好幾的人了,只能在家啃老!同學聚會的時候,他倒是來了,性格還是一樣的愛裝闊,不僅專門租了個車,還在聊天當中,各種吹牛自己在社會上如何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我們很多同學都把他當笑話看,真的讓人特別唏噓。
所以啊,當父母的,一定要懂得從小好好的正確引導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要培養孩子的財商。這一點在今天這個金錢至上的年代尤其重要。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啊,但事實上,很多小孩子小小年紀就會有各種金錢想法,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那麼就很容易導致孩子被錯誤的金錢思想影響,從而影響他們的一輩子。
就拿我家孩子來說吧,在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就告訴我說「媽媽,我同學零花錢有50000塊」,當時我和孩子爸爸就震驚了,第一反應就是兒子在撒謊,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給他零花錢,但是兒子卻很認真的解釋說,這是他們班上一個男孩告訴他們的,而且這個男孩還告訴兒子說,他的小天才手錶是爸爸從德國買回來的,比其他同學的高檔100倍。
那麼這時候很多家長可能就會反駁孩子「別聽他胡說,他在吹牛」,但是我和孩子爸爸沒有,而是很耐心的反問兒子「那你同學都把這50000塊放在哪裡呀,他都用來買什麼了,他的兒童手錶比你們的好在哪裡呀」,結果兒子想了半天,很肯定的告訴我們說「我覺得他是在說大話,50000塊錢好多大人都背不動對不對媽媽,而且他的電子手錶也沒什麼稀奇的!」,於是我就趁機很好地給孩子科普了金錢的概念,幫助孩子了解了一些基礎的金錢知識,我覺得這種時刻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我們一定要學會抓住時機去好好的培養孩子的財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就各種敷衍孩子。要知道那個男孩之所以小小年紀就吹牛,就是因為孩子已經有了這種金錢意識,並且有了虛榮心。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財商呢?在這裡我推薦家長們給孩子使用這套《兒童財商啟蒙繪本》,這套繪本就是專門為2-6歲的小朋友準備,幫助他們很好的培養孩子財商能力,為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而量身打造的。
全套書共10冊,每一冊都是一個獨立的財商培養主題,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很好地通過書中圖文結合的繪本故事,從故事內容中了解金錢的含義,知道金錢的由來、明白應該如何合理的消費金錢,投資金錢,使用金錢,讓孩子變得更自信獨立,懂得感恩和體諒父母。對孩子的財商培養好處多多。
我給我家孩子買的就是這套《兒童財商繪本》,結果從幼兒園開始讀這套繪本的兒子,不僅性格變得非常的懂事乖巧,而且小小年紀就有了儲蓄金錢,投資金錢的意識,每次收到零花錢,孩子都會主動的存起一份,然後定期幫助自己實現一個願望,結果這種方式也讓孩子變得非常自信,做事很有條理,在學習的時候也變得很善於合理規劃學習。
所以如果你家也有適齡的寶寶,家長們就可以趕緊下單一套,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