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里,做個不缺席的父親
原創 小舟亦可 王崧舟 2022-10-06 07:00 發表於浙江
有個有趣的現象,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常有做爸爸的說:孩子跟媽媽親,我帶了他就哭。後面就很順理成章地把孩子給媽媽,然後孩子跟媽媽越來越親,爸爸帶孩子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但是爸爸似乎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麼孩子會跟媽媽親呢?是不是本來陪伴的時間就不多,是不是哪怕陪伴的時候也常在玩手機,是不是孩子一哭就開始找媽媽而不是想辦法哄孩子開心呢?是不是大多數的夜裡都是媽媽陪孩子睡覺,爸爸在外應酬或者工作呢?
等孩子到了上學的時候,爸爸的缺席成了更常見的事。我帶過的幾個班級,90%以上都是媽媽跟老師聯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難得有幾個孩子是爸爸跟老師保持密切聯繫的。甚至六年過去了,有些孩子的爸爸我都沒見過。
我們通常認為爸爸是要打拚事業養家糊口的,所以沒有時間管孩子,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媽媽一邊上班一邊管孩子。還有更多的媽媽為了孩子做出事業上的犧牲的,比如原本有一份薪酬不錯的工作,但是孩子上學要接送,於是就換一份薪酬低一點時間自由一點能接送孩子的工作。但是這在爸爸這個群體里很少見。管孩子衣服換洗的是媽媽,管孩子一日三餐的是媽媽,管孩子學習的是媽媽。爸爸就在孩子的教育里缺席了。
有爸爸會說,不是的,關鍵的時候我會管的,比如說他在學校里惹事了,我就會批評他,比如說他成績下降了,我就會教育他。可是,孩子需要的是一個陪伴者,一個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一個平時沒什麼交集一做錯事就開始指責的差評師。
也會有爸爸說,我也想陪孩子一起玩一起學習,可是他不要我,一遇到事情就喊媽媽。這本來就是爸爸前期沒有關注孩子造成的,一旦孩子不依賴你了你再想和他打好關係,那必然是要花費十二分力氣的,你和孩子關係的確立肯定是要花一定精力和時間的。
美國耶魯大學一場為期12年的研究發現: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參與度越高,孩子的智商會更高,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成功。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讓孩子看到爸爸的堅韌、勇敢和責任心,這是他人生中最初的榜樣,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些爸爸總覺得,我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我要保證給孩子優渥的物質條件。但是時間從來不等人,等你有空等你忙完,孩子也許自己處理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度過了一段段重複的無聊時光,那時候他可能愛上玩遊戲,可能有了自己貼心的夥伴,再也不需要你了,你也就錯過了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時光。
爸爸參與教育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平衡家庭里的關係和氛圍。孩子的成長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都是媽媽管孩子,媽媽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和責任,情緒難免會處於緊張和焦慮的狀態,這種焦慮是會影響整個家庭氛圍的,還極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如果爸爸參與,就能為媽媽分擔這種焦慮,哪怕這件事不能完美地解決,媽媽也會覺得有人和她一起並肩作戰,她的焦慮就會減輕很多。而爸爸的陪伴也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比起媽媽的溫柔、細緻,爸爸會給孩子更多驚險的、有趣的體驗,甚至有時候一起背著媽媽做一些「出格」的事,也是孩子終身難忘的體驗。
在家庭教育里,爸爸媽媽都是誰也替代不了的角色,父母都應儘力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中,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