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每一位老師,也希望自己的學生能配合教育,但事實上,孩子們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讓師長們傷腦筋。
該如何管教,才能讓孩子們打心底里接受, 並且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呢?
01
曾經看過一期《超級演說家》,有位演講者在台上提了一個問題:「我考了第二名,高興地回家告訴爸爸,你猜我爸說了一句什麼話?」
他話音剛下,評委席上的陳魯豫立刻回答:「第一名是誰?」台下的人都笑了。
這是不是很多人的經歷?不管自己做得多好,都很難聽到父母的肯定和讚揚,父母嘴裡永遠是「你可以更好」。
就算他們內心其實很驕傲孩子的成績,但在孩子面前還是裝作不在意,然後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高要求,他們還有「火眼金睛」,總能注意到孩子的不足,並不斷告訴孩子這些不足有多糟糕。
如果孩子做錯一點事,他們不吝用各種貶低和侮辱性的辭彙來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說到激動處甚至大打出手。
「玉不琢不成器,管教孩子就得嚴。」這是嚴厲型教養的父母們經常說的話。
但是,很多事實告訴我們,在只有打擊沒有肯定的嚴厲管教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有嚴重的心理創傷,要麼很自卑,要麼很叛逆。
我見過讀小學的孩子拿刀想跟父母拚命的,因為一直以來,他爸一遇事就打他,在棍棒教育下成長的孩子,也只會用棍棒解決問題。
我也聽過一個優秀的姑娘,從小在嚴厲的父母打壓下養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嫁人後被婆家欺負卻不敢說,父母恨鐵不成鋼,後悔莫及卻於事無補。
02
當然,心疼孩子的父母也不少,但是,有些父母卻因為愛孩子走向另一個極端——無原則嬌縱孩子,即使孩子犯錯也捨不得管教。
網上有不少熊孩子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讀小學的熊孩子,為了驗證撞一下是否流產而故意去撞懷孕六個月的親戚,還好孕婦的小姑子及時拉開,才不至於出事。
那個被撞孕婦的小姑子一氣之下,打了熊孩子。這下可捅了馬蜂窩,熊孩子的家人不教育自家孩子,卻數落小姑子,說她不該跟小孩子計較。
都說有熊孩子是因為有熊父母,但我也看過很多人日常比較明理,但一碰上孩子的事,就護短不講理,盲目溺愛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
以前有個老鄰居就特別護短,他家孩子從小就很霸道,讀小學三年級時,取笑同學後被打了一下,雖然沒造成什麼傷害,但鄰居得知後,氣沖沖地朝那個同學打了兩巴掌,當場就將那孩子打到耳朵出問題。
這事過後,班裡的同學無人再跟他家孩子玩,他孩子越來越偏激,最後不得不轉學了。
溺子如害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這些孩子不是變成扶不起的阿斗,就是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性格。
不管是嚴厲型還是嬌縱型的教養方式,都無法培養出真正自律,有責任感,陽光健康的孩子。
03
除了那些本身性格有缺陷的,或者根本不管孩子死活的,大部分愛孩子的父母,都是因為把握不好管教的」度「而導致孩子出問題。
嚴厲專斷的管教方式通常缺少了和善,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或陽奉陰違;驕縱溺愛的管教方式卻缺少了規則,會讓孩子忘乎所以,狂妄自大。
那麼,如何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度「呢?
7個孩子的母親,20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簡·尼爾森提供了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教養方式: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指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和善而堅定為基石,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能力,塑造孩子相對完備的性格。
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最重要的方法。
和善是指父母對待孩子態度和善,要讓孩子感受到尊重、愛和關心。
父母要蹲下來,與孩子平視,用尊重的語氣,與他們做到真正的連接。
堅定是指父母定好規矩,然後不打折扣去遵守,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約束,不越界限。
堅定意味著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守信而不出爾反爾。
管教孩子時,和善能抵消過於堅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對自尊的挫傷等。
而堅定則能抵消過於和善所造成的嬌縱、操縱父母、被寵壞等。
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並且,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為父母,我們要掌握正面管教的方法,和善而堅定地管教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子疼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END----------
我是@穎媽育兒記,一個在教育行業20年的中年老母,關注我,一起修己育兒,與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