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輕生率顯著提高,家長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2022年10月04日18:41:42 育兒 1230

近幾年來,孩子的輕生率明顯增高,這究竟是為什麼?


孩子輕生率顯著提高,家長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 天天要聞


孩子唱反調,那是「奪權」的號角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人生的叛逆期是從2歲開始的,當孩子發現自己和世界是分離的時候,便以驚人的速度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的存在使得他們不想被別人主導,迫切希望成為像爸爸媽媽一樣,可以「我說了算」的大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安排,總喜歡把「不」掛在嘴邊;自主性很強,有自己的想法和固執,總愛和父母「對著干」……

而小學高年級至初中,第二個叛逆期開始,從此開始了和父母對著乾的「偉大征程」里:頂嘴、不服管、和父母對著干,一言不合就大發雷霆,毫不顧忌地挑戰父母的權威,反抗師長的控制,甚至遇到不滿就做出自殘、輕生等不可挽回的行為。

即便家長強忍著怒氣,心平氣和地包容他們各種無理的行為,但常常還是會在現實面前碰得一鼻子灰。

心梗到極致,又卑微到塵土,大概就是這個階段父母最真實的寫照吧。


孩子輕生率顯著提高,家長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 天天要聞

圖源丨《少年派》


一聲聲「我不要你覺得,只要我覺得」,為了就是擺脫父母的管制,奪得自主權。而父母的角色,不得不變。從前的「守護人」,如今必須轉變為「守望者」。


叛逆是成長的「標配」


奪權,要的就是獨立。獨立意味著必經「破繭成蝶」的掙扎和陣痛。


無論是2歲的自我意識萌發,還是青春期的維護主權。所謂的叛逆,其實是孩子心智逐漸成熟的標誌。而「對抗」是一種成長宣言,預示著他開始掙脫父母的束縛,追求獨立的思想和行為。


每一個看似逆反的舉動,背後都蘊藏著強大的生命力,那是孩子在學習對自己的掌控和管理,尋找和建立自我認同。


《你就是答案: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一書中指出:「當遇到孩子叛逆時,心理醫生們常對父母們說,這是一場孩子發起的獨立戰爭。你一定會輸,你最好早一點接受這一點。否則你只是看起來贏了,但最後你會輸得更慘。」


可惜,許多父母不敢放手,也不願放手。


你以為那些喜歡唱反調的,挑戰權威的,衝撞制度的孩子們,並非是刻意要和父母作對。反而,他們只是想通過這種行為來彰顯自己的個性,引起人的注意力,在關注中去找尋真正的「自己」。

所以,當逆反期的孩子氣勢洶洶地殺來時,父母們,莫慌,讓路!


孩子輕生率顯著提高,家長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 天天要聞

圖源丨《小歡喜》


三個心理學效應,教你應對逆反期的娃


孩子雖然生理上成長了,但心理上卻仍然易碎。想獨立,能力不夠。想擺脫,卻有沒有辦法獨立。


孩子輕生率顯著提高,家長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 天天要聞

圖源丨《小捨得》


所以他們只能「作」來試探和考驗自己的父母,而父母在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接住孩子的作,然後給出最純粹的愛。


那到底該該怎麼做呢?


1、飛鏢效應:

越用力,越適得其反;越鬆弛,越拉攏關係


在心理學上,飛鏢效應指「事與願違」,就好比用力把飛鏢擲向一個方向,結果飛鏢卻飛向了相反的方向。


只猛盯著目標,卻不講究方式方法,最終也不會達成目標。想讓孩子不叛逆,就是我們盯著的目標,一味地壓制,看起來是最容易接近目標的方法,但實際上卻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甚至變得更叛逆。


「不服管」的孩子,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念叨和指揮,而是放下架子,平等的對話、耐心的傾聽,給予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你向後退多一步,他反而靠近你多一步。


2、視網膜效應:

目光所及,多尋優點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取決於父母如何看待孩子。


這也是視網膜效應希望帶給大家的啟示: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徵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會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徵。


父母如果挑剔難溝通,孩子自然忤逆難相處。


一個長期在父母挑刺和阻攔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是警惕的,隨時做好反駁和自我保護的「戰時狀態」,所以他們的逆反看起來會更猛烈。而他們內心對自己的定義,慢慢也會局限在父母時常嘮叨的那些負面特質上。


孩子輕生率顯著提高,家長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 天天要聞

圖源丨《小歡喜》


反之,父母如果可以將目光聚焦到孩子的長處,減少對短處的關注,每個孩子都會汲取到更多正面的認知和鼓勵。


《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講的話,還吸收你講話的方式。


你希望孩子發光發亮,你眼中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光芒。


3、自己人效應

先結盟,拉攏自己人


許多人抱怨,逆反期的孩子沒辦法好好說話。

但原因其實是,父母自認為的「溝通=講道理」,而孩子需要的「溝通=談心」。


四川眉山曾經做過一份四千名小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6%的孩子認為,父母是願意且真正和自己聊天的。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曾提出一個「自己人」的觀點:「家長要想多了解孩子,就得多暴露自己,家長暴露自己越多,孩子暴露自己也會越多。」


孩子輕生率顯著提高,家長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 天天要聞

圖源丨《小歡喜》


比起循循善誘的大道理,敞開心扉地跟孩子保持「情感共鳴」,放下父母的身份,暢聊下自己年輕時的糗事,摔過的跟頭,得到的教訓。感情拉近了,心就靠近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自己人效應」:讓對方將你和他歸為同類人,「自己人」的話就會更被信賴和接受。


孩子輕生率顯著提高,家長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 天天要聞

圖源丨知乎


每個逆反期的孩子,其實都走在探尋自我的路上。


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嚮導,而是衛兵。不需要發號施令,只需要保駕護航。


忍一時風平浪靜——閉上想嘮叨的嘴,管住想幫忙的手,放寬焦慮不安的心;退一步海闊天空——只需要給予支持的笑容,肯定的眼神,包容的懷抱;


最終,讓孩子尋找到前行的勇氣,自我的認可,對成長的期待,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藍海。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著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著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