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買鞋,很多家長覺得只要看著順眼,大小合適,摸著舒服就足夠了,沒有太多要求。
事實則不然,有些童鞋看似製作精美,外觀也時尚漂亮,但實際上有毒害物質超標,是不折不扣的「毒童鞋」,央視就曾經多次曝光過「毒童鞋」事件。
孩子每天穿著這些「毒童鞋」走來走去,不僅會影響到腳部發育,甚至還可能導致性早熟、傷害智力,後果極其嚴重。
鞋子雖小,但卻是關係到孩子健康的大問題,我們在購買時一定要仔細挑選,避免買到那些劣質的「毒童鞋」。
央視多次曝光「毒童鞋」
從2014年開始,我國質監部門每年都會對童鞋品類進行抽檢,檢驗項目包括耐磨性、剝離強度、物理機械安全性能、甲醛、重金屬含量、拉伸強度等。
2018年,上海質監局公布的抽查結果顯示,在抽查的40批次產品中,有12批次均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30%。
換句話說,每3個孩子就有可能穿著一雙不合格的童鞋,時時刻刻地被「毒害」。
2021年,廣州市消委會發布了《老人鞋、童鞋比較試驗報告》,針對市面上的36款童鞋進行了質量檢測,其中有4款童鞋鄰苯二甲酸酯嚴重超標,某知名品牌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甚至超出國家規定數值146倍。
這樣的數據令很多家長都膽戰心驚,從沒想到孩子每天穿著的竟可能是「毒鞋子」。
今年6月份,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再次曝光了一批「毒童鞋」,在此次抽檢的200批次樣品中,有48批次均不合格,不合格率仍高達24.5%。
「毒童鞋」有哪些危害?
大部分家長在給孩子買鞋時會更注重樣式和腳感,但實際上,衡量一雙童鞋合格與否的指標有很多,除了穿著舒適之外,製作鞋的材料好壞更重要,如果其中有害物質超標的話,對孩子成長發育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有童鞋被檢測為「鄰苯二甲酸酯嚴重超標」,這種化學物質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並且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從而引發兒童性早熟,甚至可能使男童激素不平衡,出現「女孩化」的傾向。
再比如有童鞋被檢測為「重金屬含量超標」,這些重金屬通過皮膚進入孩子體內後,會因為無法代謝,堆積在肝臟、腎臟中。
久而久之,不僅會對孩子的肝臟、腎臟造成傷害,而且還會導致「重金屬中毒」,損害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智力發育。
此前有研究指出,兒童血液中每增加10微克的鉛,孩子智力就會降低5.5%,如果情況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還有童鞋存在甲醛超標的問題,眾所周知甲醛可以通過呼吸道、皮膚進入人體,孩子長期穿著甲醛超標的「毒童鞋」,很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引發皮膚過敏,乃至於增加患癌症的概率。
因此,我們在給娃買童鞋時一定要精挑細選,具備「火眼金睛」,嚴格幫孩子把好關。
給孩子買童鞋如何挑選?
1.看外形
有些鞋子看似形狀奇特,吸引眼球,但實際上卻會影響到孩子的足部發育,所以我們在為孩子挑選童鞋時,外表不宜過於花哨,鞋型也應該比較標準。
2.聞氣味
材料過關的童鞋,一定是沒有任何刺激性氣味的,我們在購買時要注意分辨。
尤其要小心的是,有些商家為了掩蓋鞋子本身的味道,會給鞋子增香,這種產品也應該謹慎購買,好的童鞋不應該有任何異味,只有湊近時,才會有淡淡的橡膠味。
3.鞋底軟硬要適中
有些家長給孩子買鞋認為鞋底越軟越好,這實際上是很大的一個誤區。
孩子的肌肉韌帶、骨骼都正處於發育階段,鞋子需要有一定的支撐力,才更有利於孩子的足部發展。
我們在給孩子選購時,可以對摺一下鞋底,如果在鞋底前1/3處彎曲,那麼說明童鞋鞋底軟硬度是比較合適的。
4.尺碼要合適
雖然孩子腳丫長得很快,童鞋需要不停換,但家長切忌為了多穿一段時間,給孩子購買偏大一號的鞋子。
如果鞋子偏大,孩子的腳得不到固定,很容易引發足內翻、足外翻、扁平足等問題,所以我們給孩子買鞋,尺碼一定要合適。
老苗結語:
給娃買鞋子切忌只看外表,關鍵在於孩子穿著是否舒適、跟腳,材質是否健康、合格。
總而言之,鞋子雖然不起眼,但卻關係孩子的健康問題,大家千萬不要忽視,購買時多上心。
今日話題:你平時給孩子買鞋都考慮哪些因素?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