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2022年09月30日13:48:40 育兒 1195

紀錄片《綠色星球》的第三集展示了一種植物:

一場大火幾乎燒毀了地面上所有繁茂的植物,此時大地濃煙滾滾,一片焦黑。

曾經枝繁葉茂,而今一片死寂,然而就在一片死氣沉沉中,有一種植物竟然從灰燼中冒了出來,它就是垂筒花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在地下沉睡了15年的垂筒花,在大火過後萬物尚無生息的這段時間,拚命吸取養分,拚命生長綻放。而等到其他植物重新煥發生機時,垂筒花熱烈而又短暫的一生也要結束了。

作為一株球莖植物,它將重新回到地下,直到另一場大火喚醒它。

我和孩子為垂筒花驚嘆的同時,她提出了一個問題:

在地下的15年,垂筒花真的只是在睡覺嗎?

她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後浪最近出的一本書《一顆小種子》,書中用風琴折頁的形式,生動描繪了一顆小種子孕育、成長、直至長成參天大樹的歷程。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作者在書里擬人化了小種子,用飽含詩意的語言以及熱烈大膽的插圖,極其形象給孩子們展示了種子破土而出,之後慢慢長成參天大樹的生命歷程,從而讓孩子理解生命,感受成長。

《一顆小種子》的文字作者是馬爾·貝內加斯,她不但是兒童和成人讀物作者,她更是詩人。書中的一字一句,都透露著詩人作者的浪漫與真摯。

插圖作者是諾伊斯·卡馬尼奧,她在學習美術後,進入了插畫的世界。喜歡為書創作插畫,探索文字和插圖之間的關係。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雖然《一顆小種子》是科普書,但我覺得它更像是詩歌化的哲學書,書里的語言不但富有文學性,而且還帶點哲學和詩意。插圖大膽而又熱烈,紅藍撞色,吸睛的同時,也讓人忍不住去思考生命背後的生生不息。

一、詩一樣的語言,生動描述了成長

《一顆小種子》里的大多數文字,都不是在科普,而是在描述,描述小種子成長過程中的那些細微感受。

「想看看世界什麼樣兒」、「有時會害怕,有時會感到幸福」這樣的句子,去掉也不影響我們理解作者表達的意思,但正是因為這些詩一般的句子的存在,使得小種子的孕育成長過程更加神奇。

在作者詩意的描述下,小種子從孕育到破土而生,從幼苗到鬱鬱蔥蔥的生長曆程,一點一點展現在了孩子面前,孩子從中感受到的不止是生命的勃勃生機,還有生命的可敬可貴。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原來被埋到了地底下的小種子並不是一味沉睡,它們一直在積攢力量,它們汲取清涼的雨水,它們把自己包裹嚴實,抵禦寒潮的侵襲,它們等待著破土重生的機會。

終於等到春天的新雨和陽光,小種子拚命往上拱啊拱,根也努力往下扎了又扎,它終於衝破泥土,來到了這個世界。

這段關於小種子在地底下的生命歷程,剛好是書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小種子衝破泥土後,經歷風吹雨打,緩慢卻不停下,直至長成一棵生機勃發的大樹,昆蟲和小鳥也在上面安了家。

而因為喜鵲,大樹的小種子掉落到了地面上,於是新一輪的生命歷程又開始了。

這也是《一顆小種子》最妙的地方,雖然是兩面內容,但無論你從那一面開始讀,都不影響,因為兩頁都在描述生命,只是描述的是生命的不同階段,而這兩個生命階段又在不斷循環,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翻來覆去的閱讀,再加上擬人化的描述方式,使得孩子們閱讀時特別有代入感,更加能理解生命的可敬可貴。

我和孩子讀到這一句:

「小苗兒一邊舞蹈一邊生長。

有時會害怕,有時又感到幸福。

就這樣它長成了一棵小樹。」

我問她「小苗為什麼有時害怕,有時幸福?」時,她頗有感觸地說道:

「慢慢長大就很幸福,就像我,每天長大進步就很開心。害怕是因為總遇到很多難事,學不會,太難了。小種子害怕也是這樣吧,風太大刮斷了,不下雨渴死了,要是碰到光頭強,可能還會被砍掉,這樣就沒辦法長成大樹了。」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其實,大多數科普都偏向於嚴謹認真,雖然也不乏趣味,也正是因此,文學詩意的《一顆小種子》真的特別難得,既有簡單科普,又有詩意浪漫。

詩人作者用童趣又真摯的語言,給孩子描述了一個生命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歷程,既讓孩子重新認識生命的神奇,又讓孩子在詩意中感受生命的流動。

二、火一樣的插圖,形象展示了生命

除了詩意的語言,《一顆小種子》里的插圖也是真妙。

大片的火紅,大片的深藍,濃烈的兩個顏色撞到一起,視覺效果亮眼極了!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小種子在地底下的生命歷程插圖以火紅色為主,大片大片火一樣的紅,是小種子賴以生存的大地,這片火紅的大地象徵著生命的熱烈,也給予小種子生的希望。

紅色大地上面是米黃色的土地,柔和又不失溫暖,仔細觀察會發現土地上有很多細節。升到一半的太陽,翩翩飛舞的小蝴蝶,出來覓食的小老鼠,還有一隻展翅高飛的藍尾巴喜鵲,一切都是那麼生機盎然,與地底下沉睡的小種子,一動一靜的對比,更加彰顯生命之神奇。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翻過來小種子變成小苗的這頁,插圖以深藍色為主,湖水一樣沉靜的深藍色是天空,廣闊無垠,是小苗成長的天地,也包容了小苗的害怕與欣喜。

而且插圖裡除了晴朗的藍天,也有雨天,有陰晴交替,也有黑白交替。

而如果把兩頁插圖連起來,我們還能看到四季更迭。

感受到春暖的小種子衝破大地,長成小苗。天氣漸暖,陽光變多,小苗慢慢變大,根不斷向地下扎深,枝幹不斷向天空延展,小苗變成小樹,又慢慢變成大樹,而這需要的又何止是一個春夏秋冬,小種子要經歷多少個四季流轉,才能長成高聳挺拔的大樹?

這本像詩歌的科普書,告訴孩子什麼是生生不息 - 天天要聞

這些在閱讀之外留給孩子的思考,是《一顆小種子》的另一個價值,或許孩子們現在還無法思考太深刻,但是書里關於生命的生生不息,關於生命的源遠流長,一定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顆小種子》並沒有特別指明是什麼植物種子,但無論生長期長短,這些植物們的成長曆程大抵都是相似的吧。

所以《一顆小種子》應該可以回答孩子關於垂筒花的問題。在地下的15年,垂筒花不止是沉睡,它應該還在默默積攢力量,等待著破土而出,然後燦爛綻放。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 天天要聞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馬仕祥是中國當代畫壇獨樹一幟藝術創新與學術深度重要代表性藝術家,其藝術生涯橫跨蠟染、油畫、岩彩畫等多個領域,作品融合科學探索與藝術表現,尤其在《屯堡•流逝的遺痕》長卷,《地球之痕•海百合》長卷及海百合系列題材中展現出的獨特視角。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 天天要聞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俗話說得好:畫龍畫虎難畫其骨,識人識面難識其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絕不能僅憑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因為有些人外表看似和善,內心卻暗藏狠毒;而有些人雖然外表兇惡,但內心卻十分善良。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 天天要聞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人生旅途,茫茫人海之中,我們邂逅的人數不勝數,結識的面孔層出不窮。然而,在這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誰懷揣著真心,誰又暗藏假意;誰對你關懷備至,誰又企圖欺騙於你,僅憑外表往往難以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