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月 15 日的《母嬰之聲》,我們解讀了 10 篇文獻,關註:乳蛋白,超加工食品,炎症指數,低蛋白配方奶粉,糖代謝受損,腸道菌群,炎症性腸炎,抗生素,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妊娠期高血壓。
孕期補充乳蛋白,促進骨骼健康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8.472]
① 納入428名孕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干預組(營養+運動干預,提供高乳蛋白飲食和步行計劃);② 干預組孕婦在總蛋白、乳製品蛋白質、鈣等營養素攝入量高於對照組,而在孕中/晚期,兩組的維生素D攝入量相似;③ 分娩時孕婦血清CTX肽(反映骨吸收)和臍帶血中CTX肽的含量降低,而直至產後6個月,干預組女性血清中P1NP肽(反映骨成形)濃度增高;④ 干預措施可減少骨吸收,促進維持骨形成,並可保護懷孕期間的骨骼健康。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發現,與常規護理相比,母親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和鈣,再加上正常的維生素D狀態,可以減少骨吸收,維持骨形成,並可能保護懷孕期間的骨骼健康。本研究為孕期營養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數據。(@Epi汪)
【原文信息】
Individualized high dairy protein + walking program supports bone health in pregnanc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22-06-27, doi: 10.1093/ajcn/nqac182
孕期服用超加工食品或對胎兒生長有害
Clinical Nutrition——[7.643]
① 納入鹿特丹圍產期隊列中701名孕婦,其中255例是接受輔助生殖治療後懷孕,在妊娠7、9、11周使用超聲技術檢測胎兒冠臀長和胚胎體積;② 孕期女性飲食模式調查發現,超加工食品的能量補充佔16%-88%;③ 超加工食品攝入量的增加,與胎兒冠臀長、胚胎體積的較緩生長軌跡有關;④ 在額外調整飲食中微量元素(包括維生素B1、B2、B6等)攝入量後,上述關聯無統計學意義;⑤ 在懷孕期間的健康飲食習慣可能有利於胚胎生長發育。
【主編評語】
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經加工過的食品基礎上再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通常是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食品。雖然既往有諸多研究證明超加工食品對健康的危害,但是孕期食用超加工食品對胎兒生長發育的影響並沒有確定。本研究發現,孕期超加工食品的攝入與胎兒生長發育的速度降低是存在關聯的。(@Epi汪)
【原文信息】
A high periconceptional maternal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impairs embryonic growth: The Rotterdam periconceptional cohort
2022-06-09, doi: 10.1016/j.clnu.2022.06.006
孕晚期飲食情況或影響後代骨骼發育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6.39]
① 納入南安普頓婦女研究和雅芳父母和兒童縱向隊列研究中的數據,調查妊娠晚期女性膳食炎症指數(E-DII),並隨訪後代平均9.2歲時骨骼發育的各項指標;② 在調整了其他混雜因素之後,孕晚期E-DII的增加與後代兒童骨礦物質含量、骨礦物質密度等多項指標呈負相關;③ 對兒童身高或體重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上述關聯;④ 孕晚期較高的膳食炎症指數或許是後代兒童骨骼發育的不利因素,應進一步開展研究。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綜合兩項權威的出生隊列數據,發現孕晚期母親飲食結構中炎症指數可能與後代兒童9歲時的骨骼發育存在關聯。本研究為孕期飲食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Epi汪)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s between late pregnancy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 and offspring bone mass: a meta-analysis of the Southampton Women's Survey (SWS) and the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ALSPAC)
2022-06-10, doi: 10.1002/jbmr.4623
低蛋白配方奶粉,有益or有害?(綜述)
Nutrients——[6.706]
① 儘管配方奶粉的研發一直致力於向母乳成分看齊,但配方奶餵養嬰兒的生長模式和身體成分發育與母乳餵養的嬰兒相比仍然存在差異,這可能是配方奶餵養嬰兒肥胖風險增加的原因;② 現有證據表明,降低現有配方奶粉中蛋白質含量(1.43g/100 kcal)使其接近母乳水平,可以降低兒童的增重,但又可以滿足兒童發育需求;③ 但是該低蛋白質的配方奶粉的安全性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尤其是需要進一步考慮兒童血液參數。
【主編評語】
嬰兒的餵養方式影響其健康水平,對嬰兒早期的生長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們大力提倡母乳餵養,但是客觀條件下,仍無法避免配方奶粉餵養。目前的配方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是高於母乳的,這是否是造成兒童肥胖率增高的原因呢?本綜述針對這個話題,總結了目前的臨床研究的證據,值得相關領域的專家閱讀。(@Epi汪)
【原文信息】
Low-Protein Infant Formula and Obesity Risk
2022-06-30, doi: 10.3390/nu14132728
長期隨訪隊列+腸道菌群變化助力新配方奶粉研究
Clinical Nutrition——[7.643]
① 納入170名足月兒,分為母乳餵養組、標準配方奶粉組和新型配方奶粉干預組(添加合生元、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牛乳脂肪球膜),採集腸道菌群樣本,並隨訪兒童12月-4歲的神經發育情況;② 共鑒定出4組嬰兒腸道菌型,這些腸型與年齡存在密切關聯;③ 干預組嬰兒腸型變化有快速組(與標準配方奶粉組相似)、慢速組(與母乳餵養組類似);④ 在12月大時,干預組+快速腸型變化的嬰兒的語言和表達評分高於母乳餵養組。
【主編評語】
本研究是一項針對新配方奶粉功效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通過對嬰兒4歲以內神經發育的長期隨訪,以及對腸道菌群分型的研究,結果基本支持認為添加合生元、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牛乳脂肪球膜的配方奶粉具有雙歧化和催乳作用,並誘導陰道分娩出生的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群成熟。並在語言發育上與純母乳餵養的嬰兒相似。因此,嬰兒的營養干預或具有重要的意義。(@Epi汪)
【原文信息】
A synbiotics,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s supplemented formula modulates microbiota maturation and neurodevelopment
2022-05-23, doi: 10.1016/j.clnu.2022.05.013
妊娠期脂肪肝指數或可用於糖代謝受損的早期評估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8.18]
① 納入109名孕婦,在孕16周時檢測評估了兩類脂肪肝疾病(MAFLD)指數:脂肪肝指數、肝脂肪變性指數,並依此劃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孕婦在26周時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評估胰島素功能、β細胞功能;② MAFLD指數與胰島素敏感性受損、胰島素釋放代償增加存在關聯;③ 高危女性胰島素作用受損的風險增加;④ MAFLD指數較高的女性中,較高的循環胰島素濃度無法補償胰島素抵抗,導致妊娠期糖尿病風險增加;⑤ MAFLD增高與胎兒過度生長存在關聯。
【主編評語】
孕婦脂肪肝疾病是一種高危產科疾病。本研究發現肝脂肪變性指數與糖代謝受損相關,或許可以作為糖代謝受損的早期風險評估指標。(@Epi汪)
【原文信息】
Fatty Liver Indic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Glucose Metabolism in Pregnancy -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2022-06-09, doi: 10.1016/j.diabres.2022.109942
孕前父親炎症性腸炎用藥與後代兒童健康無關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9.524]
① 納入丹麥出生隊列中父親患有炎症性腸炎的兒童,暴露組兒童的父親在孕前3個月服用過5-氨基水楊酸鹽(5-ASAs)、硫嘌呤、皮質類固醇或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藥物;② 與無藥物暴露史的兒童相比,5-ASAs暴露的兒童出生後第一年發生感染性疾病的風險稍有降低(HR=0.78);③ 而硫嘌呤類、皮質類固醇、抗TNF-α類藥物暴露與出生後1年感染性疾病的風險變化無統計學關聯;④ 此外,這些藥物暴露與兒童1-3歲感染性疾病風險也無統計學關聯。
【主編評語】
既往的研究更多關注母親孕前、圍孕期用藥史與後代兒童健康的關聯,但父親孕前的用藥與後代健康的證據相對不足。本研究利用出生隊列數據,發現患有炎症性腸炎的父親在孕前3個月內的服藥史並不會增加後代兒童發生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因此,本研究為進一步指導備孕夫妻安全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Epi汪)
【原文信息】
Paternal use of medication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hospital-diagnosed infections in the offspring: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2022-06-30, doi: 10.1111/apt.17113
產前抗生素暴露或增加兒童過敏性疾病風險(薈萃分析)
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14.71]
① 檢索篩查相關的研究,最終納入27項研究的證據進行薈萃分析;② 妊娠期間使用抗生素與兒童期發生喘息(RR=1.51)、哮喘(RR=1.28)的風險增加相關;③ 此外,產前抗生素暴露也會增加兒童發生濕疹/皮炎、過敏性鼻炎的風險;④ 有一項研究提示產前抗生素暴露會增加兒童食物過敏的風險;⑤ 但是上述研究之間異質性較大,證據強度較低,有必要開展更多高質量的研究,以更好指導孕期抗生素的使用。
【主編評語】
母親孕期使用抗生素對兒童健康的損害一直備受關注。本研究通過對文獻證據的整理,發現產前抗生素暴露或增加兒童過敏性疾病的風險,但並不清楚是不是通過腸道菌群改變引起的。本薈萃分析為進一步嚴格落實孕期抗生素使用管理提供了思路。(@Epi汪)
【原文信息】
Prenatal antibiotic exposure, asthma and the atopic marc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22-06-11, doi: 10.1111/all.15404
孕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暴露或影響後代生殖健康
Environmental Research——[8.431]
① 納入362名出生隊列兒童,採集其母親孕早期血清,檢測其中多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濃度,隨訪兒童8歲時肛門生殖器距離;② 在男孩中,b-六氯環己烷、多氯聯苯(PCB)138、PCB153 和 PCB180 與肛殖距參數呈負相關;③ 而女孩中多溴二苯醚 (PBDE)47 和 PBDE154與肛殖距呈正相關;④ 貝葉斯核回歸模型進一步證實了上述的關聯;⑤ 分位數回歸模型證實PCB138、PCB153 和 PCB180是對男性肛殖距影響最大的化學品。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出生隊列數據和先進的數學演算法,挖掘了孕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暴露與後代兒童肛殖距的關聯。肛殖距能反映個體生殖器的發育狀況,並與生殖能力有關。因此本研究間接證明了孕期POP暴露的生殖毒性。(@Epi汪)
【原文信息】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mixture during pregnancy and anogenital distance in 8-year-old children from the INMA-Asturias cohort
2022-06-09, doi: 10.1016/j.envres.2022.113607
中國團隊:孟德爾隨機化工具助力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因果推斷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5.846]
① 綜合GIANT和FinnGen資料庫中近20萬人的基因組數據,篩選出14個與肥胖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作為工具變數,探索其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聯;② 14個SNP包括來自TFAP2B、POC5、TRIM66、MAP2K5、FTO等基因上的位點;③ 三種孟德爾隨機化模型都顯示,肥胖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OR=1.39~1.95),並且二者存在因果關聯;④ 關注和預防女性肥胖問題,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風險。
【主編評語】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複雜,人群研究難以確認因果關聯。本研究利用孟德爾隨機化工具,巧借SNP信息探索女性肥胖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是較為新穎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Epi汪)
【原文信息】
Genetically Predicted Obesity Causal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Disorders in Pregnancy
2022-05-25, doi: 10.3389/fcvm.2022.888982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尹小甜,Epi汪
點擊閱讀過去5天的日報:
07-09 | 以毒攻毒?早期引入致敏食物或可預防兒童食物過敏
06-25 | 中國兒童數據警示:孩子手機看太多,恐影響智力發育
06-17 | 黃荷鳳院士Nature發文,破解糖尿病的代際傳播之謎
06-10 | JAMA:新冠病毒變異對兒童健康的威脅在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