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2021年09月29日23:27:08 育兒 1929

孩子的感受不能被忽視

孩子放學回到家,一臉悶悶不樂。

我問他怎麼了?

他用手指指著自己的左膝蓋說:「我在學校摔跤了,腳有點痛」。

「沒事的,過兩天就好了」,看著只是擦破點皮,我也沒太往心裡去,就隨意說了一句。

聽我這麼一說,兒子臉上的悶悶不樂似乎更悶悶不樂了。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沒有與孩子共情。

孩子跟我說他摔跤了、受傷了,肯定是想要得到媽媽的關心和安慰,可我卻不以為然地跟他說「沒事」,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意識到自己的不對,我立馬蹲下來,讓他把腳給我,然後仔細查看了他受傷的膝蓋,並揉了揉。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當我查看揉完後,兒子的悶悶不樂已然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滿臉微笑。

還好我及時意識到了,並同步做出了準確的回應,否則就又多了一次忽視孩子的感受。

英國心理治療師菲利帕·佩里說: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每個決定,都摻雜著感受。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感受,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管理他的感受。感受和本能是緊密相關的。如果我們否認孩子的感受,那可能會削弱他的本能」。

感受跟人的本能相連。當孩子的感受老是被忽視,沒人在乎時,孩子同樣也會忽視掉自己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一旦遲鈍,他連接自己內在與外部世界的本能也就減弱了。

在乎和重視孩子的感受,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務必要注重的事情。

感受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情感能力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的感受很重要。

無論是積極的感受,還是消極的感受,都是可以得到來自父母的認同的。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演員胡可就是一個很在乎孩子感受的媽媽。

在胡可生下二胎的那天,爸爸帶著哥哥安吉來到產房看弟弟。爸爸讓安吉走近看看,安吉說他害怕。

爸爸見安吉害怕,然後就說,那我們回去吧。結果安吉「哇」地一聲大哭不止。爸爸見狀怕太吵,連忙拽著安吉走了。

可就在回去的路上,安吉起了一身的疹子。後經醫生詢問得知,安吉得了急性蕁麻疹

就在胡可得知醫生的判斷之後,胡可便立馬明白了。她是這樣說的:

「作為大人,作為父母,我們沒有第一時間去關注孩子的感受。所以在那一刻,他是非常傷心的,甚至會有一種被剝離的感覺」。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孩子的感受是微妙的,孩子也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父母不能感知到,那就只有被忽略。

安吉終歸是幸運的,他的媽媽一直在用心地呵護他、關注他,重視他的感受。

可有的孩子卻沒有那麼幸運了。

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就是一個被父母極端忽視的孩子。

樊勝美的爸媽從來沒有在乎過女兒的感受,他們看見的永遠是女兒外在的光鮮亮麗,卻看不見女兒內心的累累傷痕。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女兒在他們的眼裡,只是一件物品,一台提款機。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兒子欠錢了找女兒要錢還債,兒子要結婚了找女兒要錢買婚房,爸爸病了還是找女兒要錢。

到最後,一方只顧著索取,另一方只懂得給予。

爸媽從不在乎女兒的感受,而女兒也早已忽視了自己的感受,失去了與自己內心鏈接的機會。

在樊勝美的心裡眼裡,她內心那個精神獨立的自己早已模糊不清。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一書中有言:

「人類是先有感覺,之後才動腦思考的。嬰兒與兒童特別重視感受,你如何因應及回應孩子的感受很重要,因為人類無論老幼,都需要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來關注及了解自己的感受」。

由此可知,父母重視孩子的感受,於孩子而言其健康成長的基礎。

但現實情況是,父母們會經常性地忽略孩子的感受。

比如,看到兒子哭,我們會立馬告訴他「男孩子,哭什麼哭,流血流汗不流淚」。

父母們常常會以自己的主觀想法和認知去看待孩子,殊不知那樣做恰恰是在傷害孩子。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我們該如何去包容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 懂得傾聽孩子

傾聽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腦。腦是理智的,它不會感動,也不會動情。只有心才會有情感。

喜歡一個人為什麼叫「動心」了,就是因為喜歡是一種情感。

傾聽孩子一定要用我們的心。

只有用心,我們才能看得見、聽得出孩子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同時這也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 認真對待和確認孩子的感受

談到認真對待和確認孩子的感受,我又想起了文首處我家孩子因摔跤而帶來的一些感受。

很早以前,我是不太在意孩子感受的,再加上又是男孩,自以為沒必要太過細心,粗糙點養就行。

但其實,當我能夠認真地去對待和確認孩子的許多感受時,孩子給到我的表現是全然不同的。

就好比孩子跟我說他摔跤了一事,從悶悶不樂到眉開眼笑,只是因為我在意了孩子的感受,給了他內心的需求。

有著20年資歷的心理治療師菲利帕·佩里說:

「當我們的感受總是能獲得父母的撫慰時,無論它是什麼感受,我們長大以後都會樂觀地看待他,未來也不容易陷入抑鬱或者焦慮」。

在意不在意孩子的感受,簡直就是天與地的區別。孩子也非常需要父母在意他的感受。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 養成談論感受的習慣

在平時生活中,父母要允許和鼓勵孩子自由表達他的感受,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有了這層空間,孩子的感受就不會被忽略、被壓抑。

此外,父母也要重視自己情感的表達,做到言傳身教。

父母愛表達,重視自己的感受,孩子定然也會關注自己的感受

不要再忽視孩子的感受了,真的傷孩子於無形 - 天天要聞

最後,借用同理心教練創始人董國臣的一句話來作為結束:

「與感受建立連接,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就是幫助為人父母和為人師者,把孩子培養成有自我靈魂的人,而不是一個社會機器」。

教孩子與自己的感受建立連接,是父母送給孩子生命中的最寶貴禮物。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 天天要聞

孩子長大後還黏媽?這4個秘密,讓媽媽成為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兒子發信息過來:媽,要不要打個電話?隨即他就打電話來問:媽,我不是跟你說過了我晚上有空嗎,你什麼時候想找我都可以打電話給我的。一次沒打過電話的我……我都不好意思說:有啥好聊的?我也是明白了我去外地讀書的時候給我媽打電話時她說的話:都不到一個
西安博物院回應「留言『薄』中多處英文單詞拼錯」:已撤回,進行更正及審核 - 天天要聞

西安博物院回應「留言『薄』中多處英文單詞拼錯」:已撤回,進行更正及審核

呂先生7月1日在遊覽陝西西安博物院時,發現館內的觀眾留言簿上有遊客對英文介紹中的多處單詞拼寫「糾錯」,隨後,他將該頁面拍照發到了網上。7月4日,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員回應紅星新聞,此前忽視了留言簿中存在的問題,現已督促將出錯的留言簿撤回,並對錯誤之處進行更正及審核。 ▲呂先生曬出的有遊客「糾錯」的頁面呂先生...
潛意識教育法:孩子信念轉化詞庫 - 天天要聞

潛意識教育法:孩子信念轉化詞庫

孩子的一句話,往往藏著他內在的潛意識自我認同。很多時候,孩子不是能力不夠,而是被錯誤的信念限制了表達、行動與成長。例如:「我數學太差了」 → 不是真的差,而是怕失敗、怕評判、怕再被說。
幼兒園兒童鉛中毒引家長擔心,有家長表示以後不送孩子去幼兒園 - 天天要聞

幼兒園兒童鉛中毒引家長擔心,有家長表示以後不送孩子去幼兒園

最近,甘肅天水一幼兒園上了熱搜。原因是有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那上學,結果去醫院檢查發現鉛中毒了。這個鉛中毒不是小事,這有可能對孩子造成永久性的損傷。因為孩子是在幼兒園吃飯的,所以家長懷疑是幼兒園的食物出現了問題,就是添加了含有鉛的添加劑。
計生系統內憑空多出一個小孩,官方:多出來的「女兒」並不存在,信息已刪除 - 天天要聞

計生系統內憑空多出一個小孩,官方:多出來的「女兒」並不存在,信息已刪除

極目新聞記者 丁偉 唐佳燕7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近期夫妻倆因需要遷戶口到東莞,新戶口簿打好後,按要求去社區計生窗口登記建檔,卻被窗口工作人員告知,計生系統內兩人名下多出一個女兒。網友感到莫名其妙,他們夫妻倆是原配,且從未生育過孩子。計生系統還顯示,該信息是玉堂圍社區於2016年登記,且兩人戶口簿上仍只有夫...
7月4日周五早安祝福精選,溫暖問候,早安快樂! - 天天要聞

7月4日周五早安祝福精選,溫暖問候,早安快樂!

七月的晨光灑滿窗檯,周五的清風拂去疲憊。無論昨日如何,此刻都是嶄新的起點,願你心懷希望,步履輕盈。早安!2. 生活或許有波折,但每個清晨都在證明你的堅韌。別讓暫時的風雨模糊了方向,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強大。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