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氣話11歲男孩真出門撿垃圾:找到好的教育方式,很難但值得

2021年09月15日19:03:02 育兒 1167

問大家個問題:在您心中,孩子的腦迴路會怎樣的神奇?

我想,當了父母的我們肯定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以A思維和孩子說話時,孩子接受到的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B思維。

這種不對稱,用「對牛彈琴」、「雞同鴨講」來形容並不為過。

媽媽說氣話11歲男孩真出門撿垃圾:找到好的教育方式,很難但值得 - 天天要聞

這不,最近在江蘇蘇州,有位姓趙的女士就碰到了這種情況。

趙女士的兒子今年11歲,前幾天在輔導功課孩子功課時,由於實在忍不住,便生氣地說了句:不好好讀書以後只能撿垃圾。

本來以為說了就過去了,但沒想到這孩子還真實誠,真的就背著父母偷偷跑到了小區附近撿垃圾,而發現兒子不見了的趙女士一家慌了神,遍尋不著後便報了警。

媽媽說氣話11歲男孩真出門撿垃圾:找到好的教育方式,很難但值得 - 天天要聞

好在,盡職的警察調取了周邊的監控,很快就找到了孩子。孩子的解釋讓人驚著了:想出去體驗一下撿垃圾,感到很辛苦。

網上有句話這樣說道: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得不說,這真是太形象了。

其實,在我看來,輔導寫作業被氣得頭頂冒煙真是太正常了,在父母眼裡,每個孩子都很優秀,但優秀不代表就都是天才,而且,也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抱著「沒有學不會只有教不好」的信念,去尋求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

媽媽說氣話11歲男孩真出門撿垃圾:找到好的教育方式,很難但值得 - 天天要聞

靜下心來想想,或許,有時候雞飛狗跳才是大多數人家的常態,或許更是一種人間煙火氣吧。

很多時候,父母真正能處亂不驚面對這混亂的場面,還真需要有很強的定力。

普通人如此,名人也不例外。記得之前網上就有德雲社岳雲鵬發文,說女兒9+7算了了5分鐘楞沒算出來,手腳並用,磨蹭半天還掰指頭,實在讓當爹的岳雲鵬快要崩潰。

除了他,劉德華劉濤程莉莎也都有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而心態崩塌的經歷。

媽媽說氣話11歲男孩真出門撿垃圾:找到好的教育方式,很難但值得 - 天天要聞

談談我的兩點感受。

一,孩子的想法也沒有多大問題。

體驗下撿垃圾的辛苦,才知道認真學習的重要性。想想自己小時候在農村,父母就曾因為我們太調皮而帶到地里幫著幹活。頂著烈日汗如雨下,便會明白學習其實並沒有那麼辛苦,這種發自內心的觸動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我之前就認識鄰居家一個小男孩,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覺得上學太苦沒意思,總不想上學,後來他媽媽利用暑假,讓他去親戚家的工廠大了一個月的工。結果回來後說還是上學好。最後像換了個人似的,最終考上了上海的某市重點高中。

媽媽說氣話11歲男孩真出門撿垃圾:找到好的教育方式,很難但值得 - 天天要聞

二,趙女士的語言方式有些不妥。

拋開孩子離家可能產生的危險,還會讓孩子在心底產生某種職業歧視。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職業是不分貴賤的,撿垃圾同樣是一種職業,也是憑自己的努力生活,不偷不搶,沒什麼可看不起的,同樣值得尊重。

所以,還是希望每位父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雖然會很難,但終究值得。

您對此事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莫言曾在採訪中說過,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母親卻總能在縫補衣服時哼著小曲兒,在田埂上種菜時講著故事。這種骨子裡的鬆弛感,讓他貧瘠的童年長出了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