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駑馬 崔貫利
小明語錄:
孩子不活在真實的世界裡,就不可能知道面對的世界殘酷性,就不會產生與社會現實有關的責任和動力。
音樂雙人畫是小明老師原創的一種提高兒童的情商關係力訓練,幫助兒童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提高兒童的社會適應性。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同伴關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馬克思說過,所謂社會其實就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不論社會形態如何。
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人的一生一直在群體中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正是在各種人際交往中,人們不斷發展自我,發揮潛能。
兒童也是如此,只有在與人交往、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逐步發展其心理能力和社會性。
人際交往及人際交往能力也稱人際溝通,指的是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語言、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他人的過程。
人際交往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助於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也有助於兒童自信與自尊的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兒童在與人交往中更容易獲得成功,更受歡迎,因此他們傾向於將自己視為有價值的人。
這種自我評價會大大增加兒童的自信心,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反,人際交往能力弱的兒童則經常感到孤獨,因為他們往往不能很好地建立並維持和其他人的良好關係,進而產生被拒絕的感覺,因而自尊感也較低。
繪畫是潛意識的表達。
通過音樂雙人畫我們給兒童創造了一個可以和同伴共同創造一幅畫甚至是一個世界的情境。
在繪畫過程中,他們不需要語言,兒童會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彼此的溝通和互動,增加人際溝通能力,與他人產生良好互動,學習共情他人的能力,而共情能力是未來世界相當有競爭力的能力。
小明語錄:
拉康把精神分析的優先權給了語言,是因為語言反映著社會階級的構成,而家族中的等級結構會在孩子的無意識中構成驅力。
原創公眾號:心夥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