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到底要我說幾遍?!」各位家長,還在這樣訓孩子嗎?

2021年04月20日22:56:29 育兒 1538

昨天中午到公司樓下一餐廳吃飯,一對母子旁邊正好有空位,於是小編我就坐下拼桌了。


媽媽在吃飯,一個4歲左右的小男孩,手裡拿著玩具賽車,興奮地在桌子上開過來開過去,時不時碰撞到杯盤碗碟,手一甩,差點就撞在我胳膊上。


媽媽看到,連忙提醒:寶貝,別玩賽車了,要撞到姐姐了,先吃飯吧?


小男孩並沒有停下,朗聲拒絕:我會小心的,我不餓!


媽媽沒放棄,繼續催促:快點吃飯吧,等會菜都涼了!


小男孩一副「什麼?我這裡信號不好」的樣子,彷彿屏蔽了媽媽,一心一意玩車車。


於是,媽媽提高了音調:XXX(名字)!3!——2!——




這時,小男孩有點慌了,手忙腳亂想把車放到一邊,結果不小心撞倒了桌上的杯子,倒出的熱茶水燙到了手,杯子也「砰」的一聲摔到地上。


媽媽騰地站起身,一邊檢查小男孩的手,一邊怒吼:我叫你別玩,偏不聽,這下燙到了吧!每次都是這樣!……是不是存心要氣我?



這一幕,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


在一地雞毛的帶娃日常里,這種戲碼可能每天都在上演。


爹媽每天都遊走在發飆的「臨界值」,壓著怒火耐心勸告,但即便這樣,自家那個調皮娃還是瘋狂在你炸毛的邊緣試探。


「你這孩子,到底要我說幾遍?!」各位家長,還在這樣訓孩子嗎? - 天天要聞


你想讓他收拾玩具,結果催一百遍了,一抬腳還是踩上的某隻塑料恐龍的刺;


你叫他別爬高,好不容易從茶几上下來了,你轉個身人家已經爬上了餐桌……


如何發揮苦口婆心勸告的最大能量值,

讓老父親老母親能夠來一記絕殺。

不用泡著枸杞,

撫慰氣到吐血,怒到枯萎的內心?



首先,要知道他為什麼不肯聽



爸媽5G的溝通速度,跳躍到2G的兒童世界


比如媽媽說:快點去收拾一下你的玩具!亂糟糟的像什麼樣子?


孩子可能get到了要收拾玩具,但是你沒說「快點去收拾」是要多快,到晚上睡覺前收不行嗎?「收拾一下」是什麼標準?他可能覺得撿起兩塊小積木就是完成任務了……


我們總是習慣成年人的快速溝通方式,覺得這是很簡單的事,他肯定能心有靈犀一點通。但其實,你們之間可能隔著牆呢……


「你這孩子,到底要我說幾遍?!」各位家長,還在這樣訓孩子嗎? - 天天要聞


他有自己的想法,你說的不感興趣


孩子不是機器人,他有自己的思維與想法。他的「不聽話」,只是選擇性地沒有聽從你的話而已。


就像我昨天見到的那對母子:


媽媽的想法是:你要先吃飯,吃完飯再玩玩具!


孩子的想法是:玩具太好玩了,我要多玩一會兒,反正現在也不是很餓,幹嘛著急吃飯?


「你這孩子,到底要我說幾遍?!」各位家長,還在這樣訓孩子嗎? - 天天要聞


人本身就會趨利避害的,在有趣的賽車VS平常的吃飯間,當然選擇前者。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還會打包附送下面一點。


他低估了自己行為會有什麼「後果」


小小的他,哪想到在餐桌玩可能會撞壞東西,可能會弄灑熱水燙到手,可能會撞到無辜的吃瓜,哦不,吃飯群眾,也就是我……


他的世界,那一刻,就像偶像劇男主登場一樣,玩具車自帶主角光環,哪門子看到飯菜啊!


太難了,搞懂孩子比搞懂客戶都難。


而且,我們無力地發現,非要輸出我們的震天動地一聲吼神功,才會成為孩子的緊箍咒。


但吼多了,孩子可能轉個頭還是嬉皮笑臉的,受傷害的只有我們……真要孩子也「受點傷」,又怕一不小心留下心理陰影。



到底要怎麼說,孩子才能聽呢?



細化命令,用他能懂的方式輸出


比如,「快點去刷牙」——


「現在時鐘的分針指向5,你可以再玩一小會兒,等到6的時候,就去刷牙,知道嗎?」


「你這孩子,到底要我說幾遍?!」各位家長,還在這樣訓孩子嗎? - 天天要聞


這樣就避免5分鐘內,催100次結果把自己氣炸的尷尬了。


包裝一下,無聊命令也能變有趣挑戰


既然他對你的命令沒有執行的動力,那我們就來點套路嘛,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嗨點,讓他找到執行的興趣。


想讓他收拾玩具?


媽媽的腳剛剛被地上的一隻恐龍刺傷了,好疼呀!請問有沒有超厲害的小騎士,可以幫我把地上的玩具全部都收到玩具櫃里嗎?


要是能在午飯前收好那就完美了!我會限量送出一個超級好看的恐龍貼紙喲!


「你這孩子,到底要我說幾遍?!」各位家長,還在這樣訓孩子嗎? - 天天要聞


不撞南牆不回頭,那就模擬「撞」下唄


跟孩子約定底線和原則,比如,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影響他人。其他的,適當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比如你想讓他穿藍色的外套,人家就想要白色的外套,又有何不可呢?


那如果這件事違反了你的底線?


試下走起迂迴路線,以退為進,他要撞南牆,那就模擬一下……


想爬高?可以從網上搜一些因為爬高摔跤的圖或者視頻給孩子看看,描述一下如果爬得很高不小心沒站穩會怎樣摔下來;偏要拿熱水?那就用小指頭輕輕碰一下,感受下燙唄。


「你這孩子,到底要我說幾遍?!」各位家長,還在這樣訓孩子嗎? - 天天要聞


SO,想要孩子好好聽話,我們得先好好說話。只要說得巧妙、說到孩子心裡,可能就可以一擊即中。


否則,吼得太猛,自己憋成內傷不夠,萬一娃一哭,安慰他的還得是我們。


保命要緊,保命要緊……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
清明節前後,千萬不能說這3句話 ,也許會很靈!不信你看! - 天天要聞

清明節前後,千萬不能說這3句話 ,也許會很靈!不信你看!

老一輩人常念叨:「清明時節,鬼神近人。」因此,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大家說話都會格外注意,生怕一不小心說錯話,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畢竟,清明是掃墓祭祖、緬懷逝去親人的時刻,說話的分寸顯得尤為重要。以下這3句話,可千萬不能說,說不定真會靈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