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不願女性回娘家坐月子,並非「親媽」不願伺候,道理值得深思

2021年04月18日21:28:29 育兒 1408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女性坐月子期間,不但要注意各種關於身體上的禁忌,在哪裡住一個月也很有「講究」。

照顧產婦的人大多數是媽媽或者婆婆,按理說「娘家媽」是最了解女兒也是最疼愛女兒的人,但在「伺候月子」這件事上,娘家媽卻不是大家心中的第一人選擇,回娘家坐月子更是不被輕易允許的。

「親媽」不讓女兒回家坐月子,女婿很支持

曦月的預產期就快到了,她和丈夫討論誰來伺候月子,一時間陷入糾結中。

家人不願女性回娘家坐月子,並非「親媽」不願伺候,道理值得深思 - 天天要聞

婆婆身體一直不好照顧不了自己,她又捨不得花錢請月嫂,便想直接回娘家坐月子。可當她打電話回家時媽媽卻沒有高興的表現,反而問曦月哪有在娘家坐月子的?媽媽提議不如她出些錢找個月嫂伺候月子,自己偶爾去親自煲湯給曦月喝。

曦月聽媽媽這麼說後傷心地哭了起來,覺得自己出嫁後就像「潑出去的水」,現在親媽都不想照顧她坐月子了心情很低落。

家人不願女性回娘家坐月子,並非「親媽」不願伺候,道理值得深思 - 天天要聞

不過,丈夫覺得這個提議很不錯,而且他表示不用「丈母娘」拿錢,給妻子請個月嫂很正常就別往娘家跑了。後來月子期間媽媽來看女兒說出原因,曦月這才知道媽媽是為了自己好。

為何大多數女性不在娘家坐月子?

大多數女性生孩子後都不會在娘家坐月子,並非「親媽」不願意照顧女兒,而是考慮到幾件事。

★ 「娘家媽」為女兒和女婿考慮

其實很多男性也不太贊同妻子回娘家坐月子,不跟著妻子一起回去每天很想念,還可能遭到丈母娘的不滿,但跟著妻子回娘家住不自在生活中有許多不便之處。

家人不願女性回娘家坐月子,並非「親媽」不願伺候,道理值得深思 - 天天要聞

娘家人也會考慮到這點原因,媽媽擔心女兒回娘家坐月子影響夫妻感情,因此盡量不讓兩個人分開也避免和女婿發生矛盾。

★ 口口相傳的一些「講究」,說服力不大

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家口口相傳的「講究」,部分人覺得女性正常生娃或者小產後,都不能回到娘家住,這樣會給娘家帶去「不幹凈」的東西對家人不利,一般都是出月子後才正式回娘家一趟。

其實這是比較迷信的說法,放在過去可能還有人相信,但如今已經沒有太大說服力了。

家人不願女性回娘家坐月子,並非「親媽」不願伺候,道理值得深思 - 天天要聞

★ 避免受「閑言碎語」影響

從前大家住在農村挨家挨戶,各家的事情鄰里鄰居都很清楚。如果誰家的女兒回娘家住了很久,鄰居難免誤會他是不是和婆家鬧矛盾,在背後胡亂猜測說些閑言碎語。

說閑話容易闢謠難,假話被傳得多了就被大家當成真話,不光是面子問題也間接影響了夫妻感情。

坐月子以方便舒心為主,凡事都可商量著來

女性很少在娘家坐月子除了以上原因,也是因為結婚後自己的東西全都從娘家拿走了,若要回娘家坐月子可能要大包小裹搬回去有些麻煩。

家人不願女性回娘家坐月子,並非「親媽」不願伺候,道理值得深思 - 天天要聞

其實在哪裡坐月子並沒有太多神奇的講究,主要以大家都方便且產婦順心舒服為主,無論是誰伺候月子丈夫在其中的作用都很重要。

若妻子只能回娘家坐月子丈夫就要儘力配合,不讓妻子有太大的心理負擔。若是由婆婆來伺候月子,丈夫可在私下詢問妻子感受,很多話妻子沒有辦法和婆婆「明說」,丈夫代為轉達老人更容易接受。

家人不願女性回娘家坐月子,並非「親媽」不願伺候,道理值得深思 - 天天要聞

伺候月子的人很重要,他甚至能影響女性產後一段時間的心情,因矛盾而結下「月子仇」的家庭並不少。因此花些錢請月嫂能避免很多家庭矛盾,也是不錯的選擇。

凡事大家都可商量著來,這一個多月內以產婦為重,女性身體和心情都恢復好了帶娃才更有精力。

【今日話題】大家是在哪裡坐月子的?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槤,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著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