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徐歆婷
9月26日,一条会“思考”的公交车线路——龙井数字专线508H在杭州龙井村景区正式通行。508H用于“思考”的智慧大脑,正是AI。
在AI的远程调控下,每一辆508H公交车每一站都能精准停靠在最需要的位置。在不同时段、不同天气,508H的总控台还能根据不同的人流量情况自动安排发车班次,相当灵活。
这条线路上的每一个站点,同步配备了“智能助理”。14个公交站点皆选用环保太阳能电子站牌,在AI技术的助力下,可实时展现508H公交车的行驶路线、到站时间,让乘客心中有数。
508H,一条普通的公交车线路,是如何装上智慧大脑的?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数梦工场”)和他的生态伙伴杭州数知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数知梦·公交云”),在这项工程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AI将成为城市治理的水和电
坐落于杭州云栖小镇的数梦工场,是小镇内第一家入驻的数据智能公司,与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毗邻。
2016年,杭州提出“城市大脑”雏形;2018年,杭州正式开始打造城市大脑,并宣布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梦工场身处杭州,见证了城市的数字化发展,并与城市一同觅得发展机遇。
2015年3月,数梦工场成立。创立不到半年,便获得了4.5亿元天使轮融资。
成立不久,数梦工场便与浙江、江苏、广东等政府部门建立政务大数据合作,为政府部门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2017年6月,数梦工场获得7.5亿元A轮融资,阿里巴巴是其重要投资方。
这一年,数梦工场、数知梦·公交云联合杭州公交集团等打造公交数据大脑,专注挖掘公交场景,这使得杭州市民扫码坐公交、扫码坐地铁成为可能。
2019年12月,IDC发布的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市场份额报告显示,数梦工场与阿里云、华为等企业一起,成为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市场“有名有姓”的5家第一梯队成员之一。其中,数梦工场的市场增长率达100%。
目前,数梦工场的大数据、数据安全等研发管理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已通过CMMI5级软件认证——这是国际软件业的最高等级。
数梦工场市场部副总裁王长强透露,经历了这些年的发展,数梦工场持续加大在AI研发上的投入,包括引进高层次AI领域的专家人才、沉淀更深的AI技术。
当下,随着政策落地与技术成熟,城市大脑和政府数字化转型从选择题逐步成为必答题。王长强认为,这对数梦工场来说是新机会,仍需不断加深产品的智能化和对行业数据智能场景的探索。
“未来,AI会像现在的云计算一样,成为城市治理的水和电。”
AI将成为城市治理的水和电
数据、AI、场景融合,考验企业操盘力
近几年,数梦工场的同行者越来越多,AI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广。“一方面,此前数据的积累够多;另一方面,落地场景也越来越多了。”对于数据与AI的关系,王长强认为两者互为依存、互相成就,他形象地将其比作石油和机器——“大量的城市数据、生活数据好比石油,原来‘挖掘’石油的手段很原始,借用AI能力,‘石油工人’能开着‘钻井’开采‘石油’,效率大大提高。反之,没有石油的机器无法运转,正如没有数据的AI是无法运转的。”
数梦工场早在创立之初,就把AI作为数据处理核心技术。2015年10月,数梦工场拉出一支专业的人工智能算法团队成立了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IDST),以践行数据与AI的融合。
2019年9月,数梦工场正式提出“数据智能++”作为公司的核心技术战略,进一步加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
一个“+”,代表着行业数据智能。简单理解,就是将AI技术与落地场景紧密融合;另一个“+”,代表着数据工程智能,即通过自研AI技术提升数据的加工效率,提高数据生产加工全流程的效率。
这样一来,大数据、AI技术、落地场景,共同构筑起数梦工场的行业壁垒。
但是,城市治理有其特殊性。犹如一场棋局,每落一子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将数据、AI与落地场景深度融合,尤为考验下棋者的操盘能力和对场景需求的深度理解。
比如,数梦工场今年承建了不少省、市应急管理部门的灾害监测项目。在不同地区,政府部门对监测的领域各有侧重,浙江省侧重台风监测,山西省可能更侧重煤矿的安全生产。在这些场景里如何发挥数据和AI的价值,是判别数据企业能力的重要标准。
用数据提升老百姓生活获得感
走进数梦工场的展厅,能看到一长串的政府名单——全国30+部级/省级单位、200+城市级单位,以及多地的城市大脑,公交、地铁集团……作为专注于服务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梦工场选择的切口涵盖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王长强列举了数梦工场AI技术的一些落地场景。
拿浙江省衢州市为例,数梦工场参与了当地的城市大脑、雪亮工程、智慧交通的建设,其间涉及多项应用。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做的事,是用数据帮助政府为人民服务。”王长强说,包括衢州市内的智慧交通,也为城市通行带来了更多便利。
通过给公交车装上高精定位系统,利用实时定位数据和高精度地图,大脑将公交实时动态数据和信号灯系统联动起来,让公交车在交通车辆中优先通行,在不影响路面及其他车辆的通行效率前提下,两趟试点公交通行效率分别提高了7.9%和14%。
“再比如‘最多跑一次’的应用里,我们承建了浙江省‘人口综合库’项目,通过海量的数据跑路代替人跑腿,老百姓只要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就能轻松办事。”
王长强说,当数据开始产生价值,并让政府和民众有强烈感知的时候,也是数梦工场感觉最有价值的时候。
“我们一直觉得,数梦工场是一家发挥数据价值,让数据为人民服务的公司。我们希望数据生产要素,真的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人工智能大家谈
(Q-每日商报 A-王长强)
Q:您觉得杭州的创业环境如何?
A:AI项目和普通项目不同,前期投入大但最终落地情况很难预测。我们很感谢杭州市政府,无论是项目补助等政策支持,还是AI产品的落地应用,都积极为企业创造开放的环境,推动产业向前发展。
Q:您认为未来城市的管理是否会全由AI决定?
A:在城市发展过程中,AI会起到重要作用,辅助决策者,在部分城市治理环节也可能出现AI自动决策判断的场景。但AI是服务于城市管理者、城市市民和城市产业的,未来城市的管理权依然由管理者把控,AI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Q:下一阶段,企业有何发展计划?
A:保持初心,持续深耕,围绕“数据智能++”技术战略,数梦工场将做深做厚DTSphere数据智能系列产品,并将适时发布新产品。同时,我们将利用AI技术在新的应用场景展开探索,让AI能力普惠落地,在场景中发挥价值。
Q:能否透露目前企业的人才情况?
A:现在公司技术人才占70%以上。我们认为,AI领域不但需要算法工程师,还需要懂业务场景的人才,很多时候需要研发和市场共创,才能与客户一起落地创新,为客户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Q:您觉得社会对AI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A:大家一开始接触AI,可能会认为AI像科幻电影中所展示的那样,是无所不能的,甚至有些人认为AI将取代人们的一些工种。实际上要综合来看。技术如何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价值,取决于用技术的组织、机构和个人。AI发展到现在,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成熟,AI不是无所不能的,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算法等基础科学的发展;社会大众也愈发明白任何技术的进步需要一个过程,AI也需要不断进化,以更好地发挥高效治理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