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储价格趋势分析
- 价格止跌信号明确
NAND 与 DRAM 分化:NAND 价格自 2023 年 Q4 起逐步企稳,部分料号(如 SLC、MLC)现货价已上涨;DRAM 中 DDR5 价格持续上行,16GB DDR4 现货价企稳回升。
关键时间节点:预计 2024 年 Q2-Q3 开启全面涨价周期,三星、海力士等大厂减产(10%-15%)叠加库存去化完成(终端库存去化 3-4 季度)为触发点。
历史规律验证:三星工厂事故(如火灾、罢工)等事件后,通常 6 个月左右价格启动上涨,本轮周期信号与 2017 年相似。
- 供需结构改善
供给端:2024 年初全球大厂减产持续,三星/海力士/美光资本开支转向先进制程(如 HBM、 DDR5)。
需求端:AI 算力需求爆发(服务器/PC/手机),企业级存储(SSD、DRAM 模组)采购量同比增 30%+,头部云厂商 2024 年资本开支指引增长 20%-25%。
2、产业技术升级与周期逻辑
- 存储技术迭代加速
DDR5 渗透率提升:2024 年服务器 DDR5 渗透率预计达 80%,手机/PC 端逐步导入,单机价值量较 DDR4 提升 40%-60%。
3D 堆叠技术突破:长江存储/兆易创新推出 3D NAND 堆叠方案,应用于 AI 端侧(手机/机器人/自动驾驶),单颗芯片存储密度提升 3 倍,功耗降低 50%。
HBM 竞争格局:海力士领跑 HBM3E 量产,三星/美光加速扩产,2024 年全球 HBM 产能预计翻倍至 60 万片/月,价格年涨幅超 30%。
- 周期特殊性分析
短周期嵌套长周期:2023H2-2024H1 为"去老货"阶段(涨价去库存),2024H2-2026H1 为"新产能"阶段(先进制程放量)。
国产替代窗口期:长存/长鑫产能爬坡,企业级模组(如江波龙、佰维存储)加速替代海外厂商,2024 年国产化率有望从 15%提升至 25%。
3、投资策略与标的推荐
- 核心赛道
企业级存储模组:受益于 AI 服务器资本开支增长,毛利率稳定(25%-30%),关注 江波龙(阿里/腾讯核心供应商)、佰维存储(华为生态链)。
先进存储技术:3D 堆叠方案落地驱动,重点推荐 兆易创新(长江存储生态)、北京君正(车规 DRAM 市占率 40%+),潜在标的 东芯股份(利基型 Nor Flash)。
风险提示:价格涨幅不及预期(若 Q2 需求复苏弱于预期);地缘政治扰动(美光审查、设备进口限制)。
4、问答环节重点补充
- 国产模组厂商替代逻辑
替代对象:台系厂商(群联、慧荣)份额,原厂(三星/海力士)逐步退出低毛利模组业务。
竞争优势:响应速度(定制化交付周期缩短 30%)、成本优势(较海外低 15%-20%)。
- 细分市场空间测算
3D 堆叠 DRAM: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 120 亿美元,手机/自动驾驶/机器人分别占比40%/30%/20%。
HBM 产业链:封装环节价值量占比 25%-30%,关注 太极实业(海力士封装合作方)、通富微电(AMD 生态)。
- 标的估值争议
当前头部模组厂商 2024 年 PE 35-40X,低于上一轮周期峰值(60X+),产业趋势溢价尚未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