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同事和我兴奋的聊起某国产旗舰电动汽车,无论从配置、性能参数、功能、科技感,都给人带来极大冲击。各项配置碾压同级别对手,售也不算太吓人。平心而论,这款车还是多少让我有暴力试驾一次的冲动的。
然而前不久的某个周末,等我真跑去店里,亲眼看到这款车之后,我却提不起对它的兴趣了,虽然无论从外观到内饰,无论从材质到做工,确实都让我挑不出毛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对一款看起来挑不出毛病的车丧失了兴趣呢?
4条轮胎竟卖1万6?
中国汽车离不开国外牌子撑腰?
答案是——轮胎!工作人员告诉我,全车4条轮胎加一起要价1.6万元!虽然早知道不会便宜,但听到具体数字时,心还是颤了。且不说平日里不小心扎个钉子、剐到蹭到会心疼,就说几年后轮胎磨平了要换掉,您说这价格……工薪阶层有几个能接受的?
总结起来一句话:这车就算我们努一把力,跳起来能够得到,但实际用起来也是心惊胆战啊。妥妥的买得起用不起!可是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如今的汽车,但凡是重点主推车型,你随便去看,销售必然都是兴奋又激动的告诉你,搭载了谁家的刹车卡钳,搭载了谁家的高端轮胎……
好像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感受到厂家是多么的诚意满满。但是这些耗材、这件部件又都是国外著名品牌。于是网上出现了一种质疑声:都说咱中国汽车工业腾飞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站立于世界汽车之林了,可为啥汽车厂商依然需要依靠那些国外知名部件品牌,去彰(装)显(裱)自己车辆有多厉害呢?这心是有多虚啊?
神级思考:
瑞幸为啥要往咖啡里倒茅台?
然而当你深入琢磨时,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类似的事件不止一次发生在我们身边。就拿之前炒的火热的“酱香拿铁”来说,瑞幸往咖啡里添加微量53°飞天茅台,做出了“酱香拿铁”,之后就在网上迅速出圈,刮起了一阵酱香之风……
而后仅过了十来天,德福也宣布与贵州茅台合作,往巧克力中添加微量茅台,做出“酱香酒心巧克力”,而蜜雪冰城则宣布与中国浓香型白酒高端代表品牌之一的五粮液合作;接着又是奈雪の茶联合泸州老窖,推出了属于他们的“浓香系列”……
这些不都是典型的“联名合作”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和某个知名度极高的品牌合作,短时间内建立自己的“公众信任度和话题感”。这种商业手法并不少见。食品行业如此,汽车行业又何尝不是?
谁来拯救“天价汽车配件”?
寻找平替产品是出路!
但反过来想,如果瑞幸往咖啡里加入53°“非茅台酒”(比如同样是酱香典型的习酒、金沙回沙酒)难道做出来的就不是“酱香拿铁”了?一旦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对汽车厂家爱用著名品牌轮胎、刹车等耗材去包装自己,去提升所谓“身价”的做法,自然也就理解了。
就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台车,全车4条轮胎加一起竟竟要1.6万元,就因为它是某国际知名品牌,而且还是高端新能源专用轮胎的缘故。怪不得呢!明明一台好车,却因为配件价格过于昂贵,让消费者担忧“是否会买得起用不起”而最终放弃……厂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新的问题来了:如果消费者已经购买了这样的车,数年之后才发现零部件更换价格不菲时,又该怎么办?这时候啊,咱可以另辟蹊径:寻找平替产品!就轮胎为例来说,如今国产高端的新能源专用高性能轮胎,那也不少啊,比如雷神静悦pro静音胎。
买得起,更用得起啊!
“何时买、去哪儿买”是关键!
从旧款雷神到如今的升级后的雷神静悦pro,聚氨酯静音棉厚度、密度、体积也全面升级,增强了对轮胎内部空腔噪音的吸音效能。而且贴静音棉之前,轮胎内部还专门采用中国激光技术领导者——大族的1000W超大功率激光打磨技术,去除胎面表面油膜,让静音棉贴的更牢靠,这是真下功夫了!
此外,雷神静悦pro系列轮胎,从橡胶材质配方着手,针对新能源高性能车所需的高操控、低滚阻、低噪音全面升级优化!胎面花纹也全新升级,增强雨天排水能力。综合来看,雷神静悦pro系列轮胎的性能档次也没比国外大牌差哪儿。
一句话,无论车企出于何种宣传目的,为车辆匹配各种高大上品牌的配件可以理解,但我们消费者实际使用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产品。“酱香咖啡”的道理如此,车的道理亦如此。买得起,也得用得起!
当然,更重要的是“何时买、去哪儿买”。比如平时买,和“双11”期间买,您说价钱能一样么?今年途虎双11据说会有轮胎专场,大牌轮胎第2条半价特惠,还有大额度卷可以抢。思路已经给你了,接不接“灵子”就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