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时代,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建造空间站,是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拉开序幕。

长征五号

2021年4月29日,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

5月29日,刚刚入轨一个月的天和核心舱迎来首位造访者,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形成组合体。

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成为首批人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神舟十二号成功升空

7月4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刘伯明、汤洪波首次自空间站出舱,历时 6小时46分,聂海胜舱内值守,并负责操作机械臂,协同舱外作业。

8月20日,聂海胜、刘伯明出舱,汤洪波舱内值守井协同舱外作业,历时约6小时,约提前了1小时完成既定任务。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踏上归程。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9月20日,天舟三号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井采用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从而成功实现与空间站核心舱的对接,转人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飞行状态。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空间站构成四舱(船)组合体。

2022年4月16日,在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等工作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快速返回”方式,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全部既定任务完成。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约7小时后,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7月24日,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问天舱里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


9月30日,经过约1小时的天地协同,问天实验舱进行了转位。空间站组合体由两舱“一”字构型转变为两舱“L”构型。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转位机构在轨实施大体量舱段转位操作。

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11月1日,梦天实验舱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11月3日,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丅”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

神舟十五号


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飞往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会师”太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实现首次6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首次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愿祖国航天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目标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