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选》看:美国为什么是超级大国-3

那么 ,

1、丑国要发展,要领先,就必须制造充足的、多样的、丰富的“需要”,才能让自己的“可能”“科技”先进、强大、领先。

2、而丑国“科技”的先进、强大、领先,也反过来促进了丑国“需要”的丰富多样、充足。


3、这便能理解,丑国才3亿人口却是全球第一大市场 消费国了,这是刻意推动出来制造出来的,不是无意间产生的

4、也即,是这个公式 塑造了丑国的行为支配了丑国。


5、而正是对“需要”“科技”这两者的保障,让丑国的先进性,成为“现实”,造成了丑国的强大、和超级大国地位。

6、而正是本国充分的、多样性的“需要”,也加大了“丑国梦”即“可能性(Possibilities)”实现的机率。


所以,丑国定义自己为“可能性(Possibilities)”,没毛病!这是个嗜“需要”“可能”而生的国家,要理解丑国,适合从这一点出发。


有些人说丑国曾有3次机会阻止我们崛起,私以为这轻视了丑国,丑国更大的可能只是在利用、制造“需要”而已。绝不可小看丑国,否则是要吃大亏的。

我们看丑国怎么给国家提供“需要”的:

1、直接给家庭或个人,发钱,支持出“需要”。

2、制定每小时最低工资,并以立法保障。鼓励、提倡信用消费,大多数公民,手头不留存款,充分地释放出“需要”


3、在很多恐怖组织的背后 ,都能看到丑国的影子,甚至最先就是由丑国扶持起来的;丑国在全球设计战争,从而制造出军事、安保、资源等领域的各种“需要”

据统计,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地区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 其中丑国发起的就有201场,约占81%。

丑国是在拱火吗?不是的,丑国只是在制造“需要”,为了保证自己能活下去。


4、在全球制造疾病,从而制造出医疗、保健领域的“需要”。

5、极度商品化,把一切都进行“商品化”,用更好的流动性,进一步促进、扩张“需要”

6、打造全球化,来获取更多的“需要”

7、价值观上、文化上,去改造人的观念,激发、释放、改造人的“需要”


预测:

如果没有需要,因此“可能性(Possibilities)”就崩溃了,丑国就活不了;假使世界上没了战争,丑国就活不下去。。。

丑国如何越来越富

1、现实的先进,需要的充分庞大,为全球商品定价提供了进攻性空间、防御性空间


2、而正是利用这个空间,丑国制定、支配的定价体系,操纵了各国的富裕和贫穷。

假设A国能生产a1、a2、a3 ……a100000这样10万种商品,那么只要这把10万种商品的价格压制在较低的位置,那么A国的财富就相对贫穷。而丑国能生产其他500种商品,只要把这500种商品的定价抬到较高的位置,就能让丑国富裕起来。


而工作涉及这500种商品的员工,便也相应分配较多的财富,也即国民也富裕了起来。


丑国,就是这么制造、操纵出穷国、富国的。在这个定价体系上,丑国的精英层是很团结的。

正如,我国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是用定价的“轻重之术”——衡山之谋、石壁谋、菁茅谋等,使敌国穷、破,使己国富、强。


可见,症结在于:

创造出充足的“需要”,“需要”越大、“科技”就先进,则商品定价就能防御、进攻,从而操纵己国富、敌国穷。

还是从这个公式出发,看怎么应对丑国这个生物。

1、降低商品价格,以扩张“需要”

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某种原材料定价为0,这样子,把成品商品的价格打下去,更低的价格,就有更充足的“需要”

1)只要控制该商品在国内流通,则财富只是左手到右手,不会有流失。

2)这是一种藏富于民,并且扩张国内的“需要”“需要”越大,相应的“科技”便会随之越先进,即用“需要”来养出“先进性”


3)再用“先进性”,养出在国际上的定价。当该商品要出口到国外流通时,则要加上相应的原料费,这样也不会有损失。

“需要”充分了,吸纳人口的就业就有了,就业有了,人就有钱了,有钱了,“需要”就越充分了,“先进性”就上去了,商品定价权就有了,所以,这是个正反馈循环,会越来越强。


所以,

1)可以极力发展自动机器人,来获取这种原料,自动机器人是基础。

2)可以极力发展相应的回收产业,把原材料分离、回收回来,这种回收产业先进了、强大了,又可以推动其他资源、材料的回收,这也是个正反馈循环,会建立起独特的先进性、效率优势。

2、商品装备科技性、先进性

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某种顶级科技、技术定价为0,比如我国的顶尖登月、航天、飞行器等,在国内的一堆后备企业,都可以免费对接、装备,融入到民用商品中去,为商品在全球市场提供定价空间。

1)这种“先进性”可以扩张“需要”,而相应的“需要”又反哺“先进性”,使科技繁荣。

2)保密并不能哺育“先进性”,企业后备梯队,才能哺育“先进性”、保证“持续先进性”。


3)保密的“先进性”,只是一时的,是会枯萎的。

4)国家拥有的高、精、尖的“先进性”,搭配群众路线,或者就是无敌。


5)这放在国际上,就是技术、标准的输出,在相应技术、标准上形成密布的产业链和厚尾,就具有了如同丑国控制世界经济产业链支配他国企业那样的影响力。

3、10倍提高材料复用性,强化回收、复用

比如一件商品,正常的使用年限是3年,通过有力的回收,可以把商品的使用年限缩短到2年、甚至1年半,那么“需要”就相当于扩张了1.5倍甚至2倍,而消费成本并没有增加,而消费品质反而上升,“需要”如此扩张,则“科技”随之“先进”。


通过旧品折价回收,就可以把商品售价相当于变相地降了下来,相当于是原来定价的三成、四成、六成、七成,做到这等程度,“需要”想不扩张也难。

1)这就要求非常强大的回收产业链,一经拥有,就会带来极其巨大优势。


2)这就可能要求在制造、封装和回收、提炼上统一对接标准,以形成闭环、内循环。

3)因为这样释放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增长,形成了消费、生活观念后,则偏向于不可逆。


4)目前很多原材料定价权掌握在他国手中,而致全力发展出回收产业链、攻尖,原料定价权,就可以大幅地夺回;当降低成本后,商品的定价进一步下降,则“需要”又形扩张,这又构建起了正反馈循环。


“科技”“价格”“组织”,都是我们制度的优点。

丑国需要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才能促进“科技”。

我们可以商品价格越来越低,也能促进“科技”。只要我们做了准备。

1)价格越来越高,则终有一天,全地球的实体也承受不起、生产不起某件商品,科技和发展就此止步。


2)价格越来越低,则谁都买得起、生产的起,则“科技”“需要”一起扩张,则“科技”就不会止步。

从这个公式出发

1、毛主席把“需要、必须性”,作为决策的第一依据。

2、而这个公式,也可以作为预言的一条规则;从“需要、必须性”出发,在1916年毛主席预言中日必有一战;在1938年预言了抗日战争以日本必败为结局。


3、利害性,并不构成现实,所以,利害性不能做为决策的依据。相比“需要、必须性”,可能性,也不适合作为决策的依据。

详见: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从哪来?

研究毛主席,耳目一新的结论、角度 (不吹牛、吹牛就是小狗):

1、分割大宗师 毛泽东

2、博弈论大师 毛泽东

3、概率论大师 毛泽东


觉得好就加个关注吧[呲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