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运营中如何防范“羊毛党”?

“羊毛党”是互联网时代的畸形产物,主要指那些利用虚假身份信息或自动化工具参与互联网平台的优惠促销活动,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商品或服务的人群。

“羊毛党”最早产生于电商行业,众所周知,各大电商平台为了刺激活跃用户数、成交量和交易额,经常搞双11、618之类的大型购物节和日常的限时满减、特价秒杀等营销活动,这让消费者享受购物狂欢的同时,也给广大羊毛党群体提供了茁壮成长的温床。

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的“羊毛党”规模就将近200万人,涉及近20个工种。他们拥有数千万个手机号码和个人身份信息,每天关注着各大互联网平台伺机而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隐蔽专业、分工明确、流程成熟、高达千亿元的黑灰色产业链(下图)。

“薅羊毛”的行为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 个人纯手工薅羊毛,这类行为往往因涉案金额和规模小,不易受到商家的重视;
  • 利用外挂程序“暴刷”商家网站或App,实现自动化薅羊毛;
  • 通过破解后台接口建立虚假客户端,绕过活动达标判定条件进行薅羊毛;
  • 组织者利用微信群或QQ群指挥团伙成员有组织、有纪律地薅羊毛,此类行为多具备与平台、商家瓜分利益的特点。

被羊毛党盯上或许是每一位搞活动运营的同学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因为这样不仅会白白浪费掉活动预算,同时也会对活动的运营效果造成极大干扰,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运营事故,让整个运营团队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

其实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配备有风控或反欺诈团队,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各类羊毛党斗智斗勇,通过黑名单、动态数据保护、IP画像、行为建模、设备指纹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为日常的运营活动保驾护航。

上述这些专业的反欺诈技术咱们就不细谈了(毕竟这方面我并不专业),主要聊聊作为一名运营,如何在活动运营的过程中防范“羊毛党”避免活动被薅。

1、设计活动规则

熟悉活动运营流程的同学们都知道,每个活动都有相应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一旦公布出去,就会成为诸多羊毛党竞相研究并尝试攻破的对象,所以活动规则能否做到滴水不漏,对于活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活动规则在制定出来之后,务必提交给反欺诈团队进行审核,让他们从相对专业的角度对其中的细节进行综合把控,并给出相应的调整意见;其次,如果日常有维护社群用户的话,也可将活动规则提前发予他们,看看是否有漏洞可以钻。

2、设置奖励上限

“设置奖励上限”其实也是活动规则的一部分,但作为活动安全运行的兜底方案,我觉得有必要着重提一下。

奖励上限的设置包括“个体参与上限”和“奖池上限”两方面。

前者主要针对参与用户进行控制,避免被同一用户“薅到极限”,比如“活动期间每个用户最多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


后者则是对奖池进行控制,避免奖励超发,比如“每日仅限前1000名达标用户参与抽奖”,该方法不仅能控制每天的奖励额度,还能预留一定的运营空间(前端不展示“达标总人数”),便于根据实际发放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3、预警及应急机制

即便我们认为活动规则已经无懈可击了,但毕竟上线之后就要面临羊毛党各种刁钻的骚操作,所以事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预警和应急机制,避免在事发之后陷入被动。

预警方面,需要针对关键数据设定阈值,包括PV、UV、转化率等流量数据(被羊毛党盯上的前兆往往就是流量异常),以及达标人数、奖励发放笔数和奖励消耗总额等,预警方式最好采用短信,必要时也可使用机器人外呼等。

应急方面,如果活动遭到羊毛党的攻击,短时间内会出现流量暴增的情况,这可能会引发系统宕机,为保证正常的用户体验,需要提前准备好应急方案,包括启用PlanB、紧急调整活动奖励、更新活动公告和规则、准备客服话术等。

4、充分测试

在活动全量面客之前,一定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测试,尤其是用户参与流程、链接跳转、达标条件返回、奖励触发等环节,具体方法包括灰度测试和小流量测试,前者的测试对象主要是内部人员,后者的测试对象则是真实的用户(为了不出意外,最好是日常运营的社群用户)。

其中在灰度测试时务必请项目组全员参与,包括运营、产品、研发、风控、数据、设计等,让大家各自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活动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并且最好能“签字确认”,这样不仅能提升大家对测试的重视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后续出现问题时出现扯皮现象。

小流量测试由于面向的是真实的用户,所以最好可以借机对活动安全的后端支持进行测试,尤其是数据监测预警机制、预设定的反欺诈措施、活动应急处理机制等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测试中加入黑产攻防演练的环节。

5、“卧底”羊毛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少运营老兵为了能获得一手的“羊毛情报”,悄悄潜伏在各种羊毛党的微信群或QQ群里,一方面可以了解下什么类型的活动会被羊毛党盯上,另一方面也能在自己的活动被薅后第一时间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同时,也有不少用户活跃在各种羊毛群里,如果能与这些用户建立直线联系,也可以在活动上线初期多多关注羊毛党的动向,尽早暴露与活动安全相关的问题。

当然,这种方式仅适用于管理松散的羊毛党,而对于更为专业的黑灰产团伙,他们往往组织严密、警惕性高且技术先进,针对这种高阶羊毛党,只能让反欺诈团队与其硬刚了。

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想在活动运营中完全杜绝羊毛党的骚扰几乎不可能,所以运营同学需要对活动风险心存敬畏,尽量通过规则设置、预警机制和活动测试等手段规避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同时,在遇到被薅的情况时也不必惊慌失措,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该下架的下架,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其实每一次被薅,都是运营和风控同学成长的绝佳时机(拿东家的活动预算来练手貌似不太地道),至于能否抓住,就看个人的觉悟和造化啦。

作者:西欧欧 运营推广领域15年老兵,先后混迹于传统IT、互联网金融、保险集团和国有大行等行业平台,专注互联网营销运营和用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