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宋涛,1983年10月出生,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调度指挥部部长、科研总监、首席技术工匠。十多年来,宋涛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创造,曾荣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十大最美港航人”等称号。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脸上洋溢着微笑,眼中透着自信,说话不急不躁,儒雅气质中透露出几分干练,这个人就是宋涛。5月8日,在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办公大楼里,记者见到了刚刚开完一场技术会议的宋涛,他说这两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宋涛出生于沧州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他满怀热忱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机械技术员。2012年,他开始担任卸船队队长,负责卸船作业管理及港机设备的维护保养。
宋涛在码头指挥调度
码头运营初期,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没有经验,宋涛就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每当有卸船作业任务时,他都在现场盯到后半夜,特别是遇到技术难题,会组织技术人员集思广益,做到解决一个难题全员都能掌握方法。经过半年试运营,他带领数十名“港口新人”保障矿石码头实现了“两年达产、三年三跨越”的目标。
“持续创新需要发扬工匠精神,更需要打造工匠团队。”宋涛说。2014年,以宋涛为带头人的宋涛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
2015年,40万吨级“宏远”轮首航曹妃甸港。如何接待这艘“巨无霸”牵动着港口行业的目光。为此,宋涛团队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桥式卸船机作业方法”,通过精准优化抓斗轨迹和作业技巧,一举创下1.31万吨/小时的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这项技术更于2023年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让中国港口的“效率密码”登上国际舞台。
受渤海海峡水深实测数据限制,曹妃甸港长时间未能实现40万吨级船舶满载靠泊。针对此,公司成立了40万吨船舶满载靠泊项目攻关队伍。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宋涛全程参与了项目论证、编审等工作,和团队成员在无经验可循、无资料可考的背景下,于2022年9月22日实现了40万吨级船舶满载靠泊,成功打通直达外海的渤海湾深水航道,极大释放了曹妃甸的深水大港潜能。
面对港口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宋涛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自主研发。2021年,他带领团队攻关矿石堆场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仅用半年时间便实现了2人远程操控6台设备的突破,一次性节省成本1200万元。
2023年,曹港股份党委着眼于自主研发矿石码头全流程自动化技术,将攻关卸船机自动化技术这一行业“卡脖子”难题交到了宋涛创新工作室,以宋涛为项目负责人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卸船机因其作业非连续、工况非标准的特点,已成为港口自动化领域的最后一道壁垒,多项关键技术尚未完全攻克。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宋涛说。面对抓斗防摇算法这一行业技术壁垒,宋涛带领团队从基础物理定律出发,经过无数次建模、演算、数据修正,最终攻克算法难题,研发出国内首个由企业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卸船机自动化系统,直接节约成本约2100万元。这一成果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
拥有专利18项,发表论文6篇,这是宋涛的创新成绩单。而作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更注重人才培养,目前已累计培养出省级以上先进人物20余人,将工作室打造成了技术攻关与人才孵化的“双引擎”。宋涛说:“科技创新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技术工人只要精益求精、敢为人先,也能在智慧港口建设中绽放光彩。”
(文/图 河北工人报记者朱润胜)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