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使用人工智能书写诉状,你就要学会驾驭人工智能

2025年05月19日07:23:05 科技 1311

打官司想省钱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打算使用人工智能书写诉状,你就要学会驾驭人工智能而不是被动使用人工智能,大家好,今天来聊聊人工智能的事情,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想做好活儿,一定先要把工具整治得锐利精良。任何行业都是如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要紧随时代,学会驾驭人工智能。

打算使用人工智能书写诉状,你就要学会驾驭人工智能 - 天天要闻

这里为什么?我不用使用人工智能来解说这个问题,而是用驾驭来说这个问题,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真实而又略带荒诞的故事。打官司如何驾驭人工智能,好长时间之前,我也对人工智能不屑一顾,觉得还是自己查书更靠谱,但是体验了一次人工智能书写诉状以后觉得,这东西除了法条不准确,大方向还是正确的。

为了学会本地部署人工智能,看遍了哔哩哔哩抖音上关于人工智能部署的视频,也开始知道了大模型深度求索和千问通义,然后发现电脑性能不行,就砸锅卖铁凑钱升级,大家最早关注我视频账号的粉丝都知道,我是搞视频业务的,现在视频业务不行了,就研究法律咨询业务吧,但是毕竟法律知识有限,有了人工智能就不一样了,所以决定卖掉手中的器材和镜头去换一块显卡吧,最终折腾了半个月,换了两块英伟达的5080显卡,勉勉强强是可以本地运行人工智能模型了。

其实很多人都会说,百度腾讯阿里不都有线上的满血版本的大模型,为啥不用呢?非得自己费劲巴拉的弄本地部署,而且性能也不见得多好,升级电脑还得一大把费用,这个大家就不懂了,要是学习法律知识,做法律咨询业务来说,你看是简单得把当事人给得诉状文书,往线上得人工智能大模型一扔就完事了,这其中还有一个危险的问题,就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毕竟谁也不像自己的信息公开到互联网上供大家参考吧,这也是为什么?我问过很多身边的律师朋友,他们都不怎么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因,毕竟涉及到民事诉讼还差点,要是刑事诉讼调阅出来的卷宗,谁敢往网上发啊,估计未来很多律师事务所即便想弄人工智能,也都会首先考虑信息安全,部署本地模型断开网络才上上策。

我来讲讲“驾驭”和“使用”人工智能的不同之处,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当你使用AI时,你的心态更像是一个“AI的操作者”,把AI当作一个普通的工具来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比如:“我要查询一下民法典的相关条款,打开AI,输入关键词,等待结果。”

打算使用人工智能书写诉状,你就要学会驾驭人工智能 - 天天要闻

这种心态下,你需要依靠的是AI的功能,但它只是被动地完成你的指令,而你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权去引导或优化这个过程。换句话说,使用AI就像用一个高级的计算器:你想让它计算什么,它就计算什么,但它的能力范围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你的需求而改变。如果你的操作方式不对,或者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AI的结果可能并不能真正帮到你。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当事人自以为聪明,使用人工智能书写诉状,导致“惨败”的案例,就是典型的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使用”行为。当事人直接让AI生成诉讼文件,并以为这样就能赢官司,结果可想而知——AI虽然是高科技工具,但它完全不知道案件的具体细节和实际需求。这种情况下,“使用”AI反而成了一个“摆设”,甚至可能让人误入歧途。

而当你驾驭AI时,心态就完全不同了!你是AI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你需要主动思考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于你的目标,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大家要是学习过设计类软件,比如AutoCAD,那么就能够理解什么是辅助设计,不过我猜想大多数人没有用过这类软件,很多人一定知道自动驾驶汽车,其实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都差不多,不要完全信任人工智能,而要把人工智能看作辅助驾驶的工具,可以让你轻松驾驶,但是不能让你完全脱离人工干预。

我这里也给大家一些建议,如何使用好人工智能来帮助你解决问题,尤其是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识,在我部署好本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后,我会这样“驾驭”我的私有大模型,首先在提出问题之前,我会明确自己需求,先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比如,“我需要一份关于债务纠纷案件中债权时效的法律分析”),那么我就会得到一份分析报告,记住写诉状的开始也要分析出来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连怎么回事都没有给人工智能讲清楚,那么人工智能又怎么给你正确的答案呢?是不是。

接着,就需要你具有一点专业的法律知识了,你要是真的不具备法律知识,那么我建议你还是不要盲目的去使用人工智能了,毕竟人工智能用来做分析还凑合,要是论起来“耍心眼”,它可能就和人类的脑子差太远了,毕竟还没有真的到了计算机可以替代人类的时候。所以,你要像医生问诊病人那样,逐步的去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总结人工智能的回答是否正确,而不是让他“自由发挥”,这样是不行的。比如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发布并施行了,但是如果在人工智能的知识库里面没有这个信息,那么你要是用人工智能去写诉状你一定不知道还有这个法律规定,毕竟诉讼打的就是信息差,你的信息都落后人一步,你又和谈你能用人工智能赢得诉讼。

打算使用人工智能书写诉状,你就要学会驾驭人工智能 - 天天要闻

有的时候你会看到大模型人工智能虽然给你了案号,但是往往是正确的案号,某人民法院(2024)辽0103民初8228号民事判决书,而人工智能给你生成的却是某人民法院(2024)辽0103民初1234号民事判决书,或者某人民法院(2024)辽0103民初5678号民事判决书,都是错误的类案案号,你这样直接提交类案检索,你觉得法官会怎么看你的诉状,提交的参考类案。

你得到这样的诉状,确实你自己省事了,结果当你得意洋洋的把人工智能生成的诉状提交给法官时,法官看完以后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对你说:“小伙子你太相信AI了吧,这上面说的对吗?”但是,现实中几乎没有法官会这么告诉你,而是直接给你一份败诉判决书,这个时候你就一定会后悔了,补救的方法你也只能还得找人类来咨询法律问题,或者联系律师上诉二审了,信不信这样的当事人多如牛毛。AI虽然能帮我们快速找到法律条文,但它永远不可能取代人类的专业判断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包括“心计”,这个思想估计AI这辈子都够呛能够学会,如果人工智能学会了,那么他就不再是人工智能了。

换句话说,驾驭AI就像开一辆高级跑车:你需要懂得如何油门、刹车、换挡,才能让它发挥出最佳性能。如果你只会“使用”钥匙启动车子,而不知道如何操作方向盘,那么这辆车就会变成一个移动的铁块,甚至可能撞到墙上。

在诉讼过程中,“驾驭”AI意味着你要主动掌控全局——把AI当作一个聪明的助手,而不是一个“万能机器人”。你需要让它帮助你完成信息检索、案例分析等基础性工作,但最终的决策和逻辑分析必须由你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AI才能真正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当你通过人工智能成功的输掉官司以后,你就应该思考:为什么你会败诉?难道是人工智能真的不行?当然不是,问题还是出在你自己的身上。

即使你使用了人工智能,也不要忽略作为人类的能力,更加不能忽略仔细阅读和理解法律条文的能力。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使用人工智能,它给了你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人工智能并不知道案件的具体细节,所以很难正确适用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而且一旦在人工智能的知识库没有及时更新或者没有见过这类案例的情况下,是很难给到你正确的答案的,要是你没有验证人工智能给你的诉状结果,直接把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作为你的诉讼依据,这种做法无异于“拿别人的卷纸答案交卷不检查是否正确,可能连名字都没改”,自然会出现大问题,你说你不败诉谁败诉。毕竟人工智能给你的都是你想要的,而不会给你,你不爱听的话。

打算使用人工智能书写诉状,你就要学会驾驭人工智能 - 天天要闻

所以,你要是一个诉讼的参与人,或者是这个诉讼的当事人来说,你一定要学会“驾驭”人工智能,而不是简单的“使用”人工智能,就像我来说,我也不敢直接使用人工智能给出的结果,我在使用 AI 的结果时,始终保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其提出的内容进行仔细验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不清楚的地方还是要咨询专业律师的,确认我的想法是否正确。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从部署人工智能到实际使用总结,在诉讼案件中正确使用人工智能的心得就是,不要盲目依赖 AI 的结果,特别是在涉及法律这种严肃领域的案件时,更要对每一句话的出处和准确性负责。学会用专业且准确的语言向 AI 提出问题,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并给出更有价值的回答。AI 给出的答案永远只是一个参考,真正的权威还是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就像以前的电影一样《看上去很美》,这就是目前人工智能的现状。

当然,以上这些心得都是我使用人工智能后“醒悟”出来的,如果大家想省点事儿的话,那就记住一句话:“ AI 是工具,你是师傅!用对了它,赢官司;用不对它,连最基本的案情都搞不清楚!”更何谈赢得诉讼?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成为驾驭 AI 的“高手”,而不是被AI“搞昏头”的“菜鸟”。所以,想真正把 AI 用好,还是得学会“驾驭”而不是单纯的“使用”。毕竟,当你懂得如何驾驭它时,它才是你的伙伴;否则,它就是一块砸脚的大石头!打官司想省钱,基本上别想了,我自己都没省下过律师费。感谢你关注“三十六计数字媒体”短视频账号的视频内容,谢谢大家!我们下个视频接着聊。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从聊天机器人到协作伙伴:AI智能体如何重塑企业工作 - 天天要闻

从聊天机器人到协作伙伴:AI智能体如何重塑企业工作

Scott White至今仍对人工智能从新奇技术转变为真正工作伙伴的速度感到惊叹。仅仅一年多前,这位Anthropic公司Claude AI产品负责人目睹了早期AI编程工具甚至无法完成一行代码的窘境。如今,尽管并非专业程序员,他却能亲自构建
小米 16 系列迎最新爆料,Pro 系列镜头模组大改,横向延伸全尺寸设计 - 天天要闻

小米 16 系列迎最新爆料,Pro 系列镜头模组大改,横向延伸全尺寸设计

近日,包括数码闲聊站在内等多个消息源,就下一代旗舰新机纷纷进行了最新爆料,其中小米 16 系列也在近日迎来了最新消息。根据最新爆料来看,小米 16 系列将会在以往的标准版、Pro 版、Ultra 的基础上新增一款 Pro Max 型号。但一一对应来看,新款的小米 16 Pro 即对标标准版 , 为大家熟悉的 6.3 英寸小尺寸旗舰机型。而 1...
魅族 22 系列手机本月到来,提供全新开模小尺寸旗舰版本 - 天天要闻

魅族 22 系列手机本月到来,提供全新开模小尺寸旗舰版本

伴随着时间来到 7 月,各大手机厂商的新机更新计划有所放缓,不过根据多方爆料来看,“小厂代表” 星纪魅族旗下的魅族 22 系列将会在本月与大家见面。目前魅族 22 系列仍然十分 “神秘”,欠缺主要的配置爆料与外观图片作为参考。但根据部分什么爆料者的消息来看,魅族 22 系列将会全新开模,并提供小尺寸旗舰版本可供选择...
vivo X300 Pro 更多细节曝光,大 R 角直面屏,新款大底主摄方案加持 - 天天要闻

vivo X300 Pro 更多细节曝光,大 R 角直面屏,新款大底主摄方案加持

今天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在与网友互动中,透露了一款搭载联发科天玑 9500 的 “大杯” 工程机的最新进展。参考爆料内容与评论区互动来看,预计为 vivo X300 Pro。除搭载联发科天玑 9500 外,据悉该机一大变化之处在于屏幕部分,根据最新消息来看将会搭载一块大 R 角直屏,不再采用曲面屏或微曲面屏设计。而这也将成为下一代...
数据驱动,柔性智能建造平台助力高效管理 - 天天要闻

数据驱动,柔性智能建造平台助力高效管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嘉)6月30日,由长沙市智能建造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与中建五局三公司联合承办的“创新驱动 智建未来”科技活动举行。该活动不仅展示了长沙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以前不敢想,机械革命搭配出4959元的RTX5050本,还有2.5K屏 - 天天要闻

以前不敢想,机械革命搭配出4959元的RTX5050本,还有2.5K屏

最近RTX5050本开始大面积登场,很多消费者也想知道,厂商到底能搭配出什么样配置?结果机械革命没有让大家失望,搭配出一个6199元的新品,补贴后价格4959元,再一次刷新新显卡笔记本的价格新低。同时,其配置还不是很潦草,还是很平衡的,让我们来看看。这款本配置了R9 7845HX处理器,12核心,24线程,台积电5nm工艺,Zen4...
中国移动三大核心布局 助力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新发展 - 天天要闻

中国移动三大核心布局 助力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新发展

【来源:云南网】6月30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举办的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陈怀达出席,中国移动数智化部副总经理陶涛发表主题为《建设跨境数据交易高速公路,服务数字信息大通道建设》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