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的平房区,一款名为“小安”的电动自行车专用智能充电盒亮相街头,这款充电盒配有联网型充电检测设备,能够采集充电数据,分析电池、充电器存在的安全隐患。截至5月13日,“小安”已累计发现9起可疑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均被及时排查、消除。

去年12月,西长安街街道平安办委托技术单位研发了一款可以让居民掌握电动自行车每次充电量,以及电池、充电器安全状况的充电设备,经过开发、测试和生产,今年4月下旬,运用网络电能计算模块技术、配有联网型电动自行车充电检测设备的充电盒“小安”正式投入安装,第一批安装84套,北新华街社区、义达里社区的平房区居民成为首批使用者。
5月6日,“小安”后台监测到西四南大街一处充电盒采集的充电数据出现异常,一辆电动自行车3日内充电4次,有3次数据偏离正常范围。街道平安办、社区工作人员会同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核实处理。

到达现场后,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调查。经了解,在该充电盒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电池确实存在充电异常情况,车主每次为车辆充电时,电源接入的前两次都无法正常充电。经过判断,该情况极可能是充电器或电池本身存在故障,导致充电过程受阻。
另外通过大数据深度分析,发现该电池的充电电流高达3.1a,远远超出了一般1-2a的标准范围,充电功率更是高达679w,为“超级快充”模式,而正常情况下,充电功率最高不超过350w。综合以上数据,工作人员初步判定此电池疑似经过非法改装。
给非法改装电池充电犹如在身边放置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属地防火监督员当机立断,经现场核查,询问车主得知,该电池的确为购买的改装电池,存在多次插拔充不上电的情况,而车主也知道电池的这一异常情况,但未引起重视。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对其进行了安全教育,建议其立即对充电器和电池进行全面检测,从源头上切断安全隐患。

据统计,截至5月13日,“小安”已累计发现9起可疑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均被及时排查、消除。未来,西城消防将联合街道、社区继续深化科技应用,加大巡查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体系,为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