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横跨八年的安全实验 智驾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挑战人性的过程:一方面,智驾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显著的行车便利;但另一方面,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被要求及时接手。这种既依赖又戒备、有限信任的关系,让人在具体操作时很难把握“边界”。早在 2016 年 1 月 20 日,中国发生第一起跟自动驾驶有关的致命事故。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一辆特斯拉 model s 撞上前方作业的道路清扫车,23 岁的驾驶者高雅宁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特斯拉事后确认,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这一事件及其后续的多个类似案例,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的关注。事故的发生不仅暴露了当前技术的局限性,也反映了驾驶员在过度依赖技术的情况下,可能放松警惕,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为应对这一挑战,车企其实并非视而不见,而是针对用户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推出了不同的方案,加大对用户的智驾安全教育。例如,特斯拉针对多次忽视安全提醒的用户,采取了功能限制的措施。国内车企则大多采取“考试准入”策略,实施视频学习加考试的强制准入机制,希望让用户在使用辅助驾驶之前,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处于辅助驾驶中的特斯拉 model y|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目前主流车企对于用户智能辅助驾驶使用的要求:
在 2025 年的今天,使用 USB Type-C 接口的设备随处可见。从手机、平板、电脑,再到小风扇、剃须刀、电动牙刷,这个支持正反插的接口几乎无处不在。然而,出门一根线,一个接口搞定一切的理想场景,似乎还并没有到来。接下来,IT之家就来给大家盘一盘 USB Type-C 接口背后,影响我们日常使用体验的那些“坑”。一、十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