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AI致死事件爆发!当人工智能犯罪,我们如何应对

2024年10月28日07:12:11 科技 1126

全球首例AI致死事件爆发!当人工智能犯罪,我们如何应对 - 天天要闻

从去年算起,人工智能已经火爆了2年了,资本们都在豪赌,认为这是下一场科技革命。英伟达黄仁勋更是宣称,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科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最近,全球首例“人工智能致死案”上了热搜。一位美国14岁的少年,迷上了人工智能聊天软件里的角色“龙妈”,越来越脱离社会,后来选择了自杀。

尽管这个案例里面,少年本来就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龙妈也劝过少年不要去死,但是这依然引发了争论。不过我看觉得部分人的观点,都是支持人工智能公司的,认为问题主要在少年自己的身上。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步,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大家的面前,那就是一旦人工智能犯罪,谁该来负责!这不是说犯错了,仅仅由资本赔钱的问题,既然已经具有人类的智能,那总该有具体的人来负责吧。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是自己碰到过的。

现在各大平台,都是用的算法推荐。我曾经就看到过一则消息,里面夹杂有诈骗的信息。我看发布的消息的ID,基本上没什么关注,但是这条消息的阅读上了十万,还有很多人在留言求联系方式。

很明显,这则消息,是触发了推荐算法的某些关键词,才被推荐给了如此多的读者,甚至不排除背后有人为干预或者说利益纠缠。而诈骗分子,甚至可以买到流量包,为这条消息“加油”!

但是,这算犯罪吗,如果你在朋友圈转发一条诈骗短信,而且还收钱了,大概率会被当作是帮信罪

再设想一个案例,你社交网络只有寥寥几个朋友,你偶尔会发些段子或者谣言,平时也没啥阅读,基本都是自己的几个朋友和关注者在看。

但是,突然某天你发布的一条谣言,触发了平台的算法,然后被推荐给成千上万的人,你突然就发现,自己本来是开了没有多少危害的小玩笑,结果就成轰动网络的舆情了,于是自己也因为造谣进去了,你会觉得冤枉吗?

本质上,你只是个造谣的人,而最大的传谣者就是算法本身。

我一直认为,人工智能应该帮助人类干一些危险的、单调的劳动,降低企业的成本,让人类获得更大的自由。但是现在看看,方向好像已经跑偏了。

大家都在全力去搞通用人工智能去了。当然,随便搞吧,我不认为会成功,因为我不认为低级智慧可以设计高级智慧。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 天天要闻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2月9日,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同步发布了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的信息。长安汽车的控股股东是兵装集团,而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是东风公司。随即,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这两家汽车央企将合并重组,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 天天要闻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电动车加强管理以后,要求机动车类型的车辆需要持证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驾照却受阻,一方面有年龄的限制,另一方面偏远山区考驾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同时推出送考下乡服务,还进一步的降低考驾照的费用,2025年起考摩托车驾照不难了。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 天天要闻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发布会以技术切入,并全程围绕安全展开。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率先登场,宣布2025年四季度将正式上市支持L3级智能驾驶的车型,他同时强调面向自动驾驶时代对智能驾驶技术、整车安全架构以及突发风险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冯兴亚提到了“广汽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 天天要闻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刚挥出,尚未吓退“外敌”,却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拥有玛莎拉蒂、Jeep等14个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车企斯泰兰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国工人,关闭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工厂,北美生产线陷入瘫痪。几乎同一时间,捷豹路虎宣布暂停对美出口一个月,奥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