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 GPT 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以及在各行各业的探索与实践。2023年,由映魅咨询主办的DevTalk“开发者说”聚焦在以AI、Metaverse(元宇宙)为代表的技术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应用中,并邀请在技术、产品、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从业者进行探讨和分享。
2023年5月26日下午,由映魅咨询主办的DevTalk“开发者说”新一代AI与行业应用趋势第一站在上海举行。百姓AI教育负责人徐雁斐受邀参与,徐雁斐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硕士。在微软写过 Windows Server 代码,在师范大学教过计算思维。架构师、CTO、咨询专家、教师......在技术和教育圈斜杠多职,曾专注于让孩子因计算机而强大,如今的使命是做好 AI 时代的职业教育,助力人们因 AI而强大。将探讨解锁AI亲子陪伴的高阶技能。
徐雁斐就如何利用AI陪伴AI原住民成长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
百姓AI教育负责人徐雁斐
以下是徐雁斐的分享内容概要:
大家好!我是百姓AI教育负责人徐雁斐。百姓AI的使命是教每一个普通人用好AI,因AI而强大。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用自然语言和机器进行交流了,因此未来会有更多的人用自然语言对电脑进行编程来完成自己所需要的特别任务。越来越多跨界融合的可能性已经明显出现,AI可以帮助所有以前没有写过代码的人更轻松地让计算机为自己所用。同时,AI的想象力如此丰富,人和AI的想象力进行交织之后会创造出什么?,如何在AI陪伴的情况下培养创造力依旧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教育的方式也需要进行探索,不懂情感的机器人会带来怎样的情感价值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炼梦——从幻想到创想
我先谈一谈AI如何帮助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AI如何指引创想。
随着大型AI语言模型的发展,AI已经能够成为孩子们想象和创造的伙伴。在幼儿时期,孩子更多地表现出幻想能力,AI可以通过为孩子编故事或者参与故事接龙等方式,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孩子进行有指引的幻想时,AI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和补充细节,扩展孩子的想象和提高创造力。
当孩子想象一种虚拟神奇动物时,AI可以引导孩子提出与动物相关的问题,例如生理特征、居住环境、繁衍和种群协作方式等等。通过与AI的互动,孩子不仅可以锻炼想象力,还可以了解生物学等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创造力。有指引的创想可以让孩子不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想象,而是在一定的引导下,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想象和创造。
在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AI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了解其思维方式和创造性表现,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模型和算法,这就是AI指引创新的过程。
除此之外,GPT可以进行创造力游戏,例如找到两个词语之间的桥接词和解决任务等,从而让孩子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锻炼。这一过程将帮助孩子们锻炼创意思维,促进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创造性思考,从而培养出更好的拓展思路和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练脑——从学习到元学习
刚才讲的是AI如何从孩子最初的幻想开始培养创想力。接下来再谈谈两个练习思考的话题,即从学习到元学习。
当我们谈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时,许多人会首先想到个性化教育。几年前,孩子的错误答案说明他掌握的知识点不牢固,我们会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既高效又有效。但是,这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仍然只是老方法的新变化,仍然是那些知识,只是让孩子以更轻松、更愉快的方式学习而已。如果这些知识本身确实有价值,那就很好。但如果这样的训练让人们对孩子未来是否需要学习这些知识的时代产生怀疑,那么这样的学习方式也需要打上问号。
有一些特别好的应用案例,比如我们最近在用Khanmigo 练习口语,百姓AI教育有一位老师把 ChatGPT改造成英文私教,检查孩子的作文中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单词,分析作文是否紧扣题意。这样的个性化教育当然很好,它不只是简单地完成作业,而是引导孩子走向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在考虑新方法,像苏格拉底教学,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拆分问题并逐步回答。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充分利用AI生成能力以及全人类知识的加权平均的宝库之后对教育带来的新瓶新酒。
Seymour Papert 写了一本书叫《因计算机而强大》,那时的孩子们使用计算机来编写程序,而他认为计算机提供了一种非常具体的、实际的思考方式。如果理解计算机的思考方式,也就更容易理解人类的思考方式。这样的编程过程训练了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的能力。现在,大型语言模型的培训已经对像“COT”这样的概念非常熟悉。大型语言模型直接给出答案很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按照相应的过程思考再给出答案,很可能就是正确的。对于老师们来说,他们会非常注重“问题链”这个词语,也就是教大型语言模型时所需的思维链。
人类通常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教硅基幼仔,其中最关键的概念是让思维变得可见。就像我们和GPT进行交流时,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清楚,那么这个硅基幼仔GPT的表现就会更好。人类也要把自己思考的过程逐步告诉孩子,这样孩子们也可以更好地学习。在与计算机的交流中,我们有机会让自己的思维变得可见,不断让自己的思维变得可见,思考自己是怎样思考的,这件事本身就能对思维能力有巨大的提升。
连心——机器提供的情感价值
机器不仅仅是一种能够提供信息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提供一些情感上的价值。虽然大语言模型本身好像并不懂情感,但是当你实际使用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真的能够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更好地和孩子进行交流。AI也可以成为一个树洞,让你倾诉内心的情感,只需要一点小小的倾听能力,就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现在的AI技术已经越来越智能了,它们可以透过文字、语音等方式与我们进行互动,并且能够提供相应的情感反应,比如回复安慰的话语、提供支持等等。
每个人都有情感,AI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以缓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和焦虑。同时,AI还可以通过分析我们的语音、表情、肢体语言等来判断我们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应对我们的情感需求。总之,AI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情感伙伴。
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关联,人类心理学和认知研究,以及人类与AI相处的方式,这些都将是未来几年需要特别重视的研究命题。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与GPT的对话。我认为这很重要,因为你需要理解AI的认知,也需要理解人类的认知。我常常对自己进行这样一句话的自我介绍:“不当心理学家的工程师不是好的AI训练师”。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过去拥有工程师和教师的跨界经验,让我觉得这个领域非常有意思。
我们从想象力、创造力、学习以及心理陪伴等方面探讨如何陪伴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