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能够自研芯片的企业不在少数,像华为、苹果、高通、三星、联发科等,这些厂商研发的芯片,更是被广泛用在手机等智能设备上。
但这些厂商在研发的芯都有一个共性,都是基于ARM的架构技术,而架构技术也被成为底层核心技术。
PC时代,英特尔掌握了X86芯片架构,并与微软组成winter联盟,从而实现了英特尔和微软的称霸。
移动互联网时代,尽管苹果、高通、华为以及联发科等占领了芯片市场,但背后都有ARM的身影。
数据显示,全球超过九成的移动芯片都是采用ARM的架构,甚至华为、苹果以及高通等厂商,都开始基于ARM架构的研发PC芯片。
例如,苹果推出了M系类PC芯片,华为有鲲鹏系列PC芯片,高通也推出8CX系列。
芯片规则修改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国内厂商纷纷降低对高通等美芯产品的依赖,今年前9个月,进口芯片就减少610亿片。
如今,又有外媒表示不止美芯,ARM也正在被国内厂商放弃,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开始基于RISC-V架构研发芯片了,原因有三。
首先,ARM虽然不是美芯企业,但也采用了一定的美技术,虽然ARM强调产品符合出口规则,却并没有做到自由出货。
另外,ARM是英国企业,但早就被软银收购。随后英伟达宣布从软件手中收购,尽管失败了,但高通等厂商却开始支持ARM上市,而且是赴美上市。
在芯片规则持续收紧的情况,国内厂商持续依赖ARM显然不是好事情,更何况,ARM的限制也越来越多,不允许厂商自研GPU等。
其次,芯片等规则被修改后,国内厂商基本上都开始转向开源架构RISC-V,并基于该架构研发芯片。
数据显示,华为、阿里等国内厂商都已经基于RISC-V架构,推出了自研的芯片,像电视芯片、玄铁910、无剑600开发平台等。
另外,RISC-V全球高级会员中,八成客户都是来自国内厂商,可以说,RISC-V架构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几乎都是国内厂商推动的。
也正是因为RISC-V架构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促使更多芯片巨头加入RISC-V领域内。
例如,开始将嵌入式芯片核心指令集从ARM转向RISC-V,英特尔已经宣布投资28亿美元成立了RISC-V处理器实验室。
即便是谷歌,也开始使用SiFive X280的部分设计,将其用于TPU领域,等等。
最后,国内厂商纷纷自研芯片架构,加速放弃ARM。
芯片架构是核心技术,更是底层技术,华为一直都研发芯片架构,并推出了自研的达芬奇架构。
阿里则推出了无剑600开发平台,任何厂商都能够基于该平台开发芯片;中科院等联合国内企业,开发出“香山”第三代架构“昆明湖”开源处理器核;
关键是,龙芯架构早就商用并推出了多款芯片,甚至还打通了与华为鸿蒙系统之间的通道。
也就是说,国内厂商不仅正在放弃ARM的架构,纷纷基RISC-V架构开发芯片,还在加速自己的芯片架构。
所以外媒才说不止美芯,ARM也正在被国内厂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