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一位“重量级嘉宾”的出场,点燃了全场的气氛。
没有冗长的铺垫,只见他从幕后踽踽走上台前,向“粉丝”们从容地挥手示意,然后“点到为止”地表演了几个舞蹈动作。
随后,主办方播放了几段视频,视频里,这位嘉宾时而辛勤地搬运箱子,时而耐心地打理植物,引得全场热议连连……
请注意,这位登场的“重量级嘉宾”,并不是某位爱耍大牌的大咖艺人。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Optimus擎天柱。
在2022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马斯克公布了特斯拉的首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机。
不过,Optimus的处子秀,似乎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样惊艳。它在舞台上只是缓缓地挥了挥手,然后做了几个“似舞非舞”的动作。
“机器人实际上能做的事情比我们展示的要多得多。我们只是不想让它摔倒而已。”对此,马斯克解释道。
另外,他还额外强调,Optimus的登场实际上是机器人首次在不系绳的情况下登上舞台。
特斯拉还展示了一些Optimus搬箱子、浇花的视频,似乎要证明这款机器人并非人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随后,马斯克又展示了另一款Optimus原型机,其亮点在于它的四肢和手指由特斯拉自研的执行器控制,可以实现用手抓握的动作。
专家指出,Optimus的机器手是“在生物学启发下”做出的设计,能够抓取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不论是20磅重的包裹,还是细碎的小零件,机器手都能用“精准的抓力”拿住它们。
对于Optimus的未来,马斯克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会尽快造出一个有用的人形机器人。”
纷至沓来的“人形机器人”们
说起“人形机器人”,或许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还是好莱坞大片里的大黄蜂、T-800,抑或科技馆里的某个摆设。
事实上,随着清博、小米、特斯拉等品牌纷纷推出相关产品,人形机器人距离我们的生活已经不再遥远。
尽管特斯拉此次噱头满满,但当下人们眼中最强大的人形机器人,还非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莫属。
早在2016年,当时还在谷歌门下的波士顿动力就发布了实验人员无情“敲打”Atlas的测试视频。
这时的Atlas尽管外观看起来科幻感十足,但其“蹒跚学步”的走姿和“不大聪明”的行动模式还是会将人一秒拉回现实,甚至还让网友们直呼心疼。
不过,工程师们的“心狠手辣”显然并不是恶趣味使然,Atlas的每一次摔倒与碰撞都成为了它进步的阶梯。
波士顿动力2021年的新视频显示,现在Atlas不仅“健步如飞”,体操、跑酷等复杂动作也不在话下。
更令人惊喜的是,新一代的Atlas不再需要事先设定路线,而是靠自身的传感器感知环境,并自主行动。
前不久,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携自家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闪亮登场。
这款机器人身高177cm、体重52kg,能双足运动且姿态平衡。小米表示,它可以感知人类情绪,模仿人类动作,并能对真实世界进行三维虚拟重建。
在雷军看来,CyberOne“以人工智能为内核,以标准人形为载体,是小米对未来科技生态的一次探索,也是小米多元融合技术体系的新成果。”
除此之外,清博智能研发了高仿人机器人0.4版。它不仅具有高仿真容貌、灵活的身体,还能进行智能问答、导航、抖包袱、方言对话等,功能别具一格。
清博相信,高仿人机器人需要在语音识别、智能交互、知识库内容等多个角度强化技术,不仅要有美观的外表,还要具备有趣的灵魂。
不难看出,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仅仅是电影里的角色或是科技馆里的摆设。
就像昔日的智能手机、VR眼镜一样,它们或许也将走入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人形机器人”有何妙用
我们知道,无论是工厂中的大型工业机器人,还是用于执行特殊任务的小型特种机器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用途。
面对纷至沓来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们,我们在新奇之余也不禁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种“似人非人”的机器人又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呢?
如果花费高价,只是为了欣赏蹩脚的机器舞,抑或是找一个手脚不利索的浇花助理,未免太过奢侈。
不过,马斯克显然并没有这么想,他相信人形机器人拥有广泛而又独特的应用前景。
在他看来,Optimus不仅能替人类做那些无聊、危险、重复的工作,“只要你想,或许它也可以做点别的事情……我是说,也许它能成为你的伙伴。”
马斯克还指出,随着时间推移,Optimus可能会觉醒出独特的个性,并且“实际上最终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伴侣”。
前不久,特斯拉已经在招聘信息上写道,“特斯拉正在大规模制造类人双足机器人,将重复性和枯燥的任务自动化。”
马斯克也信心满满地声称,“Optimus的重要性会在未来几年里越发明显……Optimus最终会比汽车业务更有价值。”
尽管马斯克的这番豪言壮语不乏“画饼”的嫌疑,但的确有不少专家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持有肯定态度。
有专家指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将会持续旺盛,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或将扩大。
此外,受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大量面对面的场景被无接触服务替代,催生了对服务机器人的新需求。
人形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些不断丰富的应用场景,或许就能发挥出相当可观的市场潜力。
但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就现状而言,人形机器人这一领域依然有待于各路科技巨头们去勤奋耕耘。
至于人形机器人究竟是确有其用还是鸡肋而已,或许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参考资料:
①健恩.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如何“成精”?深扒跑酷王Atlas六年进化.智东西.2021-09-01.
②苏黎.雷军的CyberOne,是不是真正的人形机器人?.数智界.2022-09-06.
③邵文.等了一年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来了,马斯克担心他会摔倒.澎湃新闻.2022-10-01.
作者:郝延赫 排版:孔瀚越
图片源于Q仔互联网冲浪所得,若有侵权,后台联系,Q仔滑跪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