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自研芯片的实力大家都有目共睹,海思半导体设计的麒麟系列芯片带来极致性能体验。只是海思设计的芯片暂无法投入生产线,原因大家都知道。
而美国在关键时刻允许高通出货芯片给华为,看似是“好心”,其实另有盘算。美国允许高通出货有怎样的心思呢?华为对海思芯片有何坚持?
美国允许高通出货芯片的心思
高通在国内手机芯片市场有很高的地位,国产厂商的旗舰手机几乎都选用高通骁龙系列处理器。随处可见的骁龙7,骁龙8平台,让高通在中国市场上赚取丰厚的利润,再加上通信专利费用,一部中端智能手机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成本都来自高通。
不过高通在中国市场发展几十年以来,并非一帆风顺。发展初期高通骁龙芯片名声不显,且性能优势不大。
后来在小米的率先支持下搭载了骁龙芯片,使骁龙芯片得以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而高通也对小米给予了支持,成为小米公司的股东。双方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为什幺小米频繁能够获得骁龙芯片首发机会的原因。
随着高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手机厂商纷纷选择了骁龙芯片阵营。虽然市面上也有联发科,紫光展锐这些芯片供货商,但高通骁龙平台的口碑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也让高通跻身一线巨头。
高通还遇上一大问题,那就是华为有自研的麒麟芯片,高通无法拿到渴望的订单。华为手机业务巅峰时期,每年的出货量数以亿计,稳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三。
虽然那时候华为有少部分中低端机型采用骁龙芯片,但对比海思的占有率,高通在华为手机供应链并没有太重要的地位。
高通曾试图说服华为放弃自研芯片,用提供优惠的方式向华为供货,结果可想而知,以华为对科研事业的坚持,自然是选择自研芯片。高通一直都希望成为华为手机业务的芯片主力供应商,直到在美国规则的作用下,高通因此获得了供货契机。
其它供应商也申请了供货许可,但只有高通的申请获批,不过高通被允许供货的范围内仅限于4G芯片。在华为发布的Mate50系列中,也是采用4G版本的骁龙8+处理器。不只是手机,华为的平板也纷纷选用了骁龙芯片。
这给任正非直接气“炸”了,虽然获得了芯片供货,但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美国允许高通出货的心思很明显,一方面既要赚钱,另一方面不提供前沿的技术。
而对于一向坚持自研芯片的华为来说,为了能够让业务发展下去,必须克服各种困难。
当然,手机业务并不是华为全部的业务,为了弥补手机业务带来的变故,华为积极布局智能汽车产品,和车企展开合作,发展汽车销售业务。一辆汽车带来的销售额足以抵得上十几部手机。
华为对海思的坚持
华为手机业务会继续前进,该研发的芯片也不会停止研发,即便暂不能进入生产线,但可以为将来做准备。华为自研芯片十几年,通过旗下的海思半导体获得芯片业务的支持。和苹果自研芯片一样,华为的芯片几乎都是自用的,不对外出货。
因此有怎样的市场占有率完全靠华为设备出货量。但华为业务有怎样的状况大家都知道,海思芯片不能生产,从而转向高通芯片阵营。
现在华为发布的旗舰手机均使用高通骁龙处理器,性能表现如何暂且不说,关键是不支持5G网络功能。华为手机要想支持5G网络,要么选择5G通信手机壳,要么等产业链恢复原来的供货状态。
不过在5G时代尚未全面到来的情况下,4G手机也能有很大的销售市场。就像华为Mate50迎来热销,首批400万的备货已经销售一空。一方面华为在紧急生产Mate50系列手机,另一方面华为依旧在坚持对海思的投资研发。
华为说过,对海思没有设定盈利目标,只要华为养得起,就会一直养下去。非但不会解散团队,而且海思照常进行招聘活动。
有坚持就有回报,海思保持科研任务,为华为研发出了芯片堆叠技术,还发布了相关专利。同时为了让芯片布局多元化,华为旗下的哈勃科技投资了几十家半导体企业。
从EDA软件到碳化硅材料,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华为各项业务走得更远,把活下去当成首要目标,相信华为一定能坚持到底。
总结
真让人恼火,在规则的助攻下,高通拿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订单机会。可为了业务的延续,合作是重要的选择。但华为不会停止对自研芯片的研发,还会继续前行,让有朝一日,海思芯片可以涅槃重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