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智能 出版了专著“构建企业级推荐系统:算法、工程实现与案例分析”。每周输出7篇推荐系统、数据分析、大数据、AI原创文章。“数据与智能”(同名视频号、知乎、头条、B站、快手、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号) 社区,聚焦数据、智能领域的知识分享与传播。
作者 | 77
审核 | gongyouliu
编辑 | auroral-L
用户增长的4大思维模型
上一期文章,我们主要了解了“用户增长”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分成的三个阶段,本期我们来学习一下它涉及的四大思维。
在实现用户增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公司需要开发一个新产品,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产品做出来,明明已经按照用户的要求增加了很多功能,用户却不喜欢。
明明产品很好,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却迟迟无法突破用户增长的瓶颈。
……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已有知识点和经验都是点状、零散和杂乱的,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因此我们需要模型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第一个用户思维:
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出发点在用户上,落脚点在问题上。具备秒变“傻瓜”的能力,这里的傻瓜不是真正的傻瓜,而是指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去使用、思考产品,完全忘记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后,才能准确地洞察到用户痛点。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虽然插排有很多孔,距离都很近,很容易出现相互排挤问题,这个显而易见的痛点存在了很多年,直到荷兰的一家公司,站在用户的角度,通过改变插座的结构和位置,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用户思维的体现,一切要以用户为核心。
第二个本质思维:
有一个经典案例是这么说的“用户买的不是电钻,而是墙上的孔”,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在没有汽车之前,用户是不会告诉你他想要的是汽车,只会说他要一辆更快的马车。”因此,本质思维就是去思考最基础的因果关系,从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中,发现用户最重要的目标或者目的,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驱动增长。
第三个价值思维:
商业价值是指满足用户需求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我们从下面三个维度和流程进行思考:价值预判(对整个市场规模、用户结构、用户依赖度进行初步分析和预估,判断市场的大小和价值度)——价值模式(产品靠什么盈利,是靠广告、增值服务,还是平台分成等)——价值指标(通过什么样的指标来判断价值,如营业额、DAU、复购率等)。用户价值是商业价值的前提,商业价值是用户价值的衍生,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个系统思维:
指的是我们在思考用户增长的时候,以整体、联系的思维认知事物,把对象当成一个系统去研究,掌握三个特性:整体性,即每一个事物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而我们分析每一个具体的系统时,都要将其放到更大的系统中去思考。比如“饿了么”外卖平台,他作为一个解决用户餐饮外送的服务平台,是一个系统,但由许多要素构成,如用户、平台、送餐员、商家等,了解这些还不够,需要把他放到更大的餐饮行业、物流行业、零售行业、支付、技术等系统中去思考,他们都与增长息息相关。另一个特性,立体性,既要横向思考,又要纵向思考,比如一个产品的用户增长,在横向上我们应当考虑它的目标用户、是否由竞品、竞争对手做得怎么样等,通过分析找到直接的联系和规律,纵向上我们还需要思考企业目前处于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未来趋势怎么样,将问题放在整个时间进程中去思考;最后一个特性是动态性,就是根据系统不断地发展变化,相应地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这几个思维模式看似与用户增长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实际上这些事我们做用户增长必须具备的根本思维,贯穿于整个系列。
本期“用户增长”的四大思维就讲到这里,下一期开始我们将详细地讲解如何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