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格子。
反垄断下,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挨砸,股价迅速回落,美团从高点到当前已被腰斩,指数三个月的时间直接跌去20%,这样巨大的跌幅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18年的贸易摩擦。
我们当下对于互联网板块的担忧主要就是一点:反垄断。
近一年反垄断动作频频,其实这件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早在2018年就在被官媒讨论着,直到近一年才加速施行,这件事,市场的预期一直是有的。但是“反垄断监管的严格程度”,“反垄断的持续时间”却是未知的…
一、反垄断,到底在拒绝什么?
常见的垄断、反竞争行为有这么几种:
1.数据滥用、自我优待行为 通过使用非公开数据识别潜在竞争威胁。“我可以看的到竞争者的数据,定点打击” 比如说亚马逊,有自营商品,也有其他商家入驻的产品。有些产品刚出来的时候平台并不自营,等它收集好许多入驻商家的销售数据后,就知道哪款产品好卖,然后平台就开始自营相同的产品,且给出更低价。这样,它不用付出前期开发产品、了解市场的试错成本。
2.垄断杠杆行为 在一个市场中垄断之后,立刻利用这种市场势力去占有另外市场的地位。“我电商做的好,我快递理所应当是第一”
3.掠夺性定价行为 企业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定价,来驱逐竞争对手并占领市场。“社区团购一分钱买菜”
4.二选一拒绝交易行为 “你和他玩,就不要和我玩了”,通过这种方式剥夺参与者的参与可能。
5.搭售行为 “你想买这个东西,就必须把它也买回去”,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施加控制。
6.扼杀式收购行为 “出现新的门类,要么收购,要么仿制”,一个市场最终由少数互联网平台主导。
排除竞争者,让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这是每个企业都想做的事情。但是这种事在拥有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更为常见,互联网行业比起其他行业来说属于科技创新类公司,一些领域的初创型企业迫于资本竞争压力,要么破产,要么选择依附于大型互联网平台,最终会抑制一个经济体的创新创业潜能。也就是说,反垄断是在拒绝一个行业的创新停滞,来激发互联网新锐的诞生和成长,刺激行业活力。
二、反垄断对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多大?
反垄断的推进让互联网的政策环境从“包容宽松”到“包容审慎”,相当于给互联网企业的一些行为套上了一个枷锁。
对于像是阿里、腾讯、美团这样的巨头来说,从放肆蔓延到规范化增长,似乎会影响他们在未来的成长性。但是我们可以对比海外平台经济在反垄断上的治理,苹果、亚马逊等巨头在反垄断的监管之下,不仅没有丧失核心竞争力,反而促进了核心业务的进一步强化。让这些互联网企业重新回归对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用户体验、内容价值等核心竞争壁垒的重视。
对于中小互联网企业来说,强监管会形成新的生态,能够为他们的良性竞争带来机会,帮助他们茁壮成长,让整个行业长期保持创新意识和成长活力。
由此,反垄断的推进对于一些企业是 “危”,但对于整个行业是进一步发展却是“机”。
三、危中有机,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落实到我们投资上来,我们认为反垄断让互联网行业“带着镣铐跳舞”,这是一个影响很大的不利消息,于是反馈到市场上,就是持续下跌。
但我们复盘互联网行业的几次投资机会,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出现投资机会都是伴随着市场的恐慌因素,2018年的贸易摩擦,2020年的疫情,2021年的反垄断,也正是有这些利空消息的存在才出现了我们低估买入的更好时点。
中概股们的盈利增速一直不错,他们也一直都是偏高估的板块,加上2020年疫情下放水的影响,估值进一步拉高。但是,经过了两个月的连续下杀,估值已经到达了合理区间,倘若因为消息面带来的持续影响,被市场继续往下杀,估值继续下调,我们不应该恐慌,反而应该关注其中的配置机会。
留给我们抄底的时间不多了…
低估买入加上企业自身的增长,长期收益我们并不用太担心,但前提是定投要坚持到反弹的时候。
(互联网、科技相关行业波动较大,投资之前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好短期浮亏20%级别的准备?”)
……
行业动态:
财政部部长半年内三次提及房地产税,昨日,四部门在京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房地产行业down!)
小米起诉美国政府的诉讼达成和解,小米集团被移出军事清单。(中概互联up!)
宝马宣布2022年将小批量生产氢燃料电池车,比起电动汽车可以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加贴合碳中和。(新能车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