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2023年12月07日20:34:05 故事 1234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等我们长大一些后才发现,那个山坡上、也就是那片地里竟然还有很多的草堆,就那么矗立在地里,却从来没有人会去挖掉一些。后来才知道,那是张家人曾经的祖坟山。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的是,我们村的人几乎都姓刘,只有少数几户姓方的,据说是早年从临县新化那边过来烧砖瓦的师傅,后来就留在这里安家了。

而方姓人的后代也很争气,从最初开始的几个砖瓦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组,如今大概有一百多号人。

更难得的事,方姓人的后代还喜欢读书,比我们长一辈的人里就有两三个做了官的,这里面又以和伯最有名望,大概在2000年前后就在县里当局长,每次回到村里,镇上的干部都会来和他谈事情。

和伯虽然当了局长,可根还是留在村里,家里的老父母硬是不肯住到县城去,说是在乡下住了一辈子,懒得去住你家的楼房,吐口痰都不方便。

结合波只有两兄妹,妹妹刚好就嫁在河对岸,站在门口就能看到娘家的那种,照顾父母也算便利,和伯便不勉强老人家了。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大概在08年前后吧,和伯的老母亲去世了,70多岁的老人家走得很安详,尽管和伯兄妹也很悲伤,但在乡亲们的眼里,这是名正言顺的“正寝”,操办起来就多了点随意,帮忙的也是嘻嘻哈哈,只是顾忌和伯的身份避开他一下。

人了就得入土为安,我们老家到现在都是土葬,十五年前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和伯是当干部的人,可农村的白喜事根本就不用主家操心,一切都是村里的都管负责。

于是,都管先生按照通常的做法请了“地生”看坟地,老先生拿着罗盘走了好几个山头,除了刘家的祖坟山不敢冒失去闯之外,附近方便点的山地基本访了个遍,最后却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村后的一方山水“今年不空”不能下葬,唯有村口的那个小山坡能后动土葬坟。

这原本也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事,但请了先生来了,那就是请师师为主,也不由得孝家不信了。于是,和伯老母亲的坟地就选在那片山土里。

那些年,因为村里的青年人基本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些老弱妇孺,连耕种家里的水田都有点费力,山土就更别说了,附带村口那片当年很宝贝的土也大部分荒芜了,只有少数几家种了点给猪当饲料的青菜。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虽然方姓人已经有了一百来号人,但比起传统的大姓刘家来说,还是显得挺单薄的,因为那片菜地都分给了刘家人,甚至连主事都管的人也姓刘,对于村里这些事情自然有一本账。

都管先生便过来找和伯商量,那些地虽然是你们方家的祖坟山,但当年土改就成了集体的,再后来下放生产队又分给了各家各户,虽然现在没几家种地了,但还是得去找大家起个主。

和伯也是土生土长的人,这些事并不陌生,或许是顾忌自己当了局长有点拉不下面子去外面磕头,便安排自己的妹子到时候跟主事人去找地主求情。

其实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这样的事真的只需要说一声打个招呼,顶多就是和人家换一块地就行了,人死为大嘛,都是乡里乡亲的肯定不会驳面子。

看坟地的先生在山上捣鼓了半天,最后选中了一个风水宝地,等地址确认之后,和伯就有点傻眼了。

因为选中的地址刚好就在初伯家的地里,初伯甚至也姓方,与和伯也算是远房的堂兄弟。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们家与和伯家早年就不大对付,据说是爷爷辈有点恩怨吧,这几十年来,两家的红白喜事都是不同来往的。如今突然冒失去找初伯求情,和伯心里也是没底。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和伯的妹子还是跟着都管先生去了初伯家里,一进门就磕了个头,都管在旁边帮着说明了来意,只希望初伯能够大度一点。

可初伯也是个较真的人,面子上做得很到位,赶紧把和伯的妹子扶了起来,对着都管先生说了一番话:

老人家仙逝,辈分上还是我的堂婶娘,占我家的地下葬哪里有不同意的。只是妹子你是嫁出去的女,俗话说得好,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娘家的孝事只需要你在生尽孝,死后都是你哥哥当家,要求请也轮不到你,还是让你哥哥来吧。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明面上却一点没有得罪之处,都管先生甚至都不好意思继续说了,只好带着妹子回了家,与和伯说清了原委,希望和伯自己走一趟。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可和伯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硬是转不过弯来,只是托付都管先生去说项,不管初伯要多少钱还是要多少地都愿意出,就是不愿意自己去磕头,

都管先生也是两头受气,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主家和伯又是当局长的人,如果自己这点忙都帮不上,将来自己家一有什么事请他出手就不好说了,只得又跑去和初伯打商量,说你要多少钱就开个价,想要哪里的地就说个位置,一切都满足你的要求。

初伯也是较上劲了,说什么自己也不差那几块钱,也不少那栽几蔸红薯的地,就差一个孝子磕头能免费送。

这件事就僵在那里,可和伯去世的老娘可等不起,这墓穴没有安排好,其它什么安排就都是白搭。都管先生实在是无可奈何,只好安排人手先试着挖墓穴,自己也继续找人去和初伯讲交情。

村口的那片地虽然在大路旁边,可初伯那几天刚好伤风感冒躲在屋里出不来,两个儿子也在广东打工,根本不知道地里的坑已经在挖了,认准了自己不松口人家就无法下葬。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这一拖就是两三天,和伯母亲的灵柩在第三天一大早就要出殡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初伯也拄着拐杖出来看热闹,其实主要就是心里有个疑问,自己没有松口,人家到底是葬哪里去了呢?

这一看不要紧,初伯看到人家的灵柩还是抬着朝自己地里去了,颤悠悠跟着去看,才发现墓穴已经在自己地里挖好了,而自己这个地主竟然还没有呢点头。当即一屁股坐在墓穴旁边不起身了。

这一下也就麻烦了,和伯老母亲的灵柩虽然“下仕”了,可还没有堆土筑坟呢,总不能连着初伯一起埋在里面吧。

除了这样的事,当都管的人就像横了胆的母鸡,尽管在村里也算是颇有头脸,但某个乡亲真要是不买你的账,那你也是没辙。

最恼火的还是和伯,自己母亲的风光大葬,就这么被世仇初伯搅黄了。虽然心里也知道最终不可能不让埋的,但在乡下,老人家的下葬可是一个很讲究的事情,稍微有点不和气,就是大家眼里的“凶兆”。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没有办法,和伯这个孝子捧着母亲的灵牌在墓穴旁磕头,虽然在他自己心里,这是给母亲磕头,可在外人眼里,也包括在初伯眼里,初伯也是受了大礼的人,再加上几个和他关系好的人做解勾,好说歹说总算把初伯搂了上来,和伯母亲的坟墓也顺利完成了。

这件事在我们当地那是爆炸性的新闻,不到一天就传遍了老区的六七个乡镇,都说县里某某局长的母亲下葬当天除了好大件事,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首先出问题的事初伯,原本年纪就一大把,又又风寒感冒在身,走路都是拄着拐杖的,再加上在墓穴里一闹腾,很快就倒下了,还没等得及两个儿子从广东回到家就咽气了。

两个儿子得知父亲在家受的气,虽然未必怪罪是和伯直接动的手,可你不杀伯仁,伯仁因你而死啊。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两兄弟不顾乡亲们的拦阻,竟然把初伯的灵柩给搬到和伯家门口办丧事,弄得老人家赶紧打电话给儿子,让儿子马上回来处理好麻纱。

那一回和伯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请了县里的一个人出来,而那个领导也不是冒失的人,知道乡下这样的事情一个处理不慎就会闹出天大的事来,人家无缘无故在别人家门口办丧事,没有点不为人知的原因谁信吗?于是就先在村里走访了一遍,也就基本摸清了情况。

最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初伯两个儿子劝动了,直接就把初伯的灵柩上山下葬,两个儿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还就把初伯脏在了和伯老母亲坟墓的旁边。

但处理的结果却报到了县里,和伯不出意外地被处理了一番退居二线。再后来又不知是什么原因被双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从那以后,村口的那片墓地再也没有乡亲去动心思了。十五年来,除了方姓人原本有的那几个老坟堆之外,就只有和伯母亲、初伯两堵新坟矗立在那里。

局长的母亲去世,下葬当天和乡亲闹纠纷,15年后令人伤神 - 天天要闻

到现在,坟墓也长满了也野草,几乎没有几个人记得那是谁了……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