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终南山多隐士。
大唐太宗年间,终南山里就有两位修行者隐居其中。这两位修行者,一位是佛门的宣律和尚,一位则是成为后世传奇的药王孙思邈。世人只知道孙思邈在医药上的成就,殊不知孙思邈还是一位道家的修行者,称为妙应真人。这宣律和尚与孙思邈一僧一道隐居在终南山里,平日二人互相交流修行心得,悠然惬意。
这一日夜,宣律和尚做完当天的功课,正准备休息。忽然篱门之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叩门声。宣律和尚不由心中疑惑,这终南山平日就人迹罕至,自己也就与孙先生(孙思邈)走动互访。这深夜何故尚有访者?且此人叩门声急,显然是有极要紧之事。
宣律和尚心中默念佛号,起身出门迎客。借着星月之光,宣律和尚只见门外一名须发微黄面色带紫的老人侯立一旁,神情却很是焦急。
宣律和尚一看眼前的老者,心中先是微微一愣,心想他怎么到我这里来了?旋即高念一声佛号道:“施主乃搅动风云之客,何故到此?”
原来宣律和尚已经瞧出眼前之人不是凡人,准确地说,眼前的这个老者,就不是人类。
那老者知道眼前的和尚乃修行中人,再加上自己所求之事甚急,倒也没必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当下急切对宣律和尚言道:“不敢欺瞒大师,弟子乃昆明池龙王。只因天旱日久,前日里有西域胡僧觐见天子,对天子言道,将以自身法力向上天祈雨,于是天子准奏。如今胡僧在我昆明池设下法坛已七日矣,这七日来,我昆明池缩水数尺。”
说到这里,老者脸上露出激愤之色,继续对宣律和尚言道:“然而天旱无雨,实由不得弟子作主,却要听天庭号令。于是弟子派人与那胡僧交涉,那胡僧哪里是要为天子祈雨?而是要等我昆明池水干,擒下弟子,要取弟子龙脑为药。眼见昆明池已缩水七尺,弟子命在旦夕,还万请大师法力救护啊。”
宣律和尚听得老者所言,心中踌躇:那西域修行者借百姓苦旱日久仗术欺人,欲从中谋害龙王,没有一丝出家人的慈悲之心。况且这昆明池龙王素无恶行,又在此深夜求到了自己的门上,却是要救他一救。只是那西域胡僧与我同出释门,我去解此争端,倒是免不了要伤了同门之情了。
宣律和尚心中计议妥当,就对昆明池龙王说道:“龙王说得倒也真切,只是贫僧不过是一个持律的和尚罢了,于修行一道倒没有深入。然而此间有孙先生在此,他医道双修,道术通神,龙王可以向孙先生求救。”
说完宣律和尚指点龙王来到孙思邈修行的石室,只见石室中出来一位童颜鹤发的道士,精神矍铄,眼中神光内敛,正是医道双修的孙思邈。孙思邈听了昆明池龙王的一番言语后,也不作推脱之言,只是对龙王直言道:“龙王要贫道救你不难,但贫道也有一事相求,贫道知你昆明池龙宫之中藏有医药仙方三千首,龙王若能将此仙方传给贫道,贫道自当救助于你。”
这是孙思邈欲借此机会求得仙方,日后好为黎明百姓谋福。
龙王一听孙先生还开出条件来了,要在平时,龙王绝对不会将龙宫中珍藏的仙方献出,只是眼下自身已危在旦夕,哪里还顾得上其他。当即对孙思邈说道:“我龙宫之中所藏仙方,天帝不许妄传,然而如今我龙宫危急。只求孙真人出手相助,定当双手献上仙方。孙真人少待,我去去就来。”
说完这昆明池龙王径折返龙宫去取仙方去了,不到片刻,龙王已将仙方取来。孙思邈面露微笑,对龙王言道:“如此龙王请回,无虑那西域胡僧也。”
待龙王回到昆明龙宫之后,昆明池水忽涨,数日后竟然溢出到了河岸之上。这自然是孙思邈施展神通所致了。那西域胡僧一看昆明池水暴涨,哪里还能再对昆明池龙宫生出觊觎之心?方知这几日中,有其他修行者出手了。而自己的微末道行在大修行者眼里实在是微不足道。于是竟羞恚而死。
而孙思邈得了昆明池龙宫三千医药仙方后,也是日夜研究,只求为世人的生命健康多一份救护的手段。待到日后孙思邈再修《千金方》三千卷,孙思邈却在每一卷中悄悄地放入一份昆明池龙宫中流传出来的仙方,如此《千金方》三千卷刚好纳入昆明池龙宫三千仙方。原来天帝不允许妄传的仙方也就悄悄地流传下来,福泽世人。
而孙思邈也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世间多流传有关于孙思邈治病救人的传说。便是孙思邈去世后,世间还传有人依旧见到过孙思邈继续行走在这红尘俗世间救助病痛。世人总不愿意相信守护健康的药王辞世。关于药王孙思邈的传说仍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