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为什么这么冷?还是全球变暖搞的鬼(大白话1.11)

最近国内是遭遇了寒潮来袭,很多地方都遭遇了史上最冷的冬天。

那么很多人就有疑问了,不是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吗,怎么冬天还这么冷?

为了解释科普这个问题,我今天文章就专门来分析一下今年这个冬天为什么这么冷。

因为气候问题也是我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

(1)拉尼娜气候

我在7月9日写过一篇文章是专门分析气候问题的。

当时这篇文章里分析了夏天之所以会出现暴雨,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拉尼娜气候所致。

其实当时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今年下半年是否出现了拉尼娜气候现象,学术界还是有争议的。因为其实今年上半年,反而出现了短暂的厄尔尼诺现象。

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关系,看下图就可以简单知道。

简单说就是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西太平洋海水变热,就会导致拉尼娜现象出现。

一旦出现拉尼娜现象,就很容易在西太平洋出现暴雨灾害天气。反过来,西太平洋就会变得比较干燥,所以北美洲就更容易引发森林大火灾害。所以,今年夏天是我们这边出现暴雨,而美国那边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森林火灾。

当时7月份,拉尼娜现象是否成形,还不是一个确定的事情,不过后面对于拉尼娜现象就没有什么争议了。

7月份我写那篇文章的时候,Nino3.4海水温度还在-0.3的这个位置。

而拉尼娜气候是否成形的判定标准就是,Nino3.4海水温度低于0.5这个阈值。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7月份之后的Nino3.4海水温度的情况。

在9月份之后,海水温度就急剧下降,到11月份最低的时候跌到了-2这个深值区域。即使在12月份海水温度有所回暖,但仍然处于低于-0.5的这个阈值区域。

所以,在今年下半年是很明确出现了拉尼娜气候现象。

那么为什么海水温度会变冷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冰川在加速融化。

那么为何冰川会加速融化呢?

很显然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所以才会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拉尼娜气候出现,而拉尼娜气候出现,就很容易引发冬天寒潮袭击。

历史上,出现拉尼娜气候的时候,当年很容易出现冷冬袭击。

比如说2000年的拉尼娜气候导致2000年的冬天东北和华北都出现偏低气温,还比如2008年的拉尼娜气候,也让南方出现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

这是为什么呢?

(2)北极涡旋被解封

在北极上空,有一个冷空气聚集的“北极涡旋”。

北极涡旋平常是被北极极低的温度给锁住在北极,就像是一个锅盖一样,把这些冷空气都锁在了北极。

如果北极涡旋在冬天的时候不能南下,一般北半球就会出现暖冬。而一旦北极涡旋在冬天南下,那么北半球就会出现寒冬。

以前在拉尼娜气候出现的时候,由于活跃的气候变化,就像是一把刀子一样割开了北极涡旋,使其更加容易南下,这就容易让拉尼娜年出现寒冬。

而今年就更加特殊,因为叠加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导致北极连续多年气温大幅度升高,这使得北极在冰川大量融化的情况下,就更加难以锁住“北极涡旋”。

上图左边是正常的北极涡旋状态,右边则是今年这种北极涡旋被释放南下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的北极涡旋,是会锁在北极圈,自己老老实实的逆时针转圈圈,那么我们就会有暖冬。而像今年这样北极涡旋被释放南下,就很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寒潮来袭。比如说,我人在厦门,在12月中旬的时候,我还穿着短袖,后面寒潮来袭几乎是一夜入冬,赶紧把大衣裹上。

所以说,今年冬天会这么冷,主要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叠加今年出现拉尼娜气候,导致北极涡旋被释放南下,形成了大面积寒潮所致。

归根结底来说,可以这么说,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最终导致了今年这样一个最冷冬天出现。

其实全球气候变暖,很容易引发极端气候现象,这是由于冰川融化加剧,导致地球的气候系统“冷热失调”,于是才会出现这样冷的时候非常冷,热的时候非常热的极端气候现象。

但从大趋势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在正常年份,会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这是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过在特殊年份,像今年出现拉尼娜现象,就很容易导致冷热失调,所以今年夏天特别热,而冬天就特别冷。

这种情况,会随着全球冰川融化加剧,未来将越来越频繁发生。

(3)人类面临的最大灰犀牛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必须面临的最大一头“灰犀牛”。

虽然像特朗普这种满嘴谎言的人,反而总斥责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但基本上来说全球气候变暖是学术界、乃至政经界的共识。

全球气候变暖客观来说,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周期所致。但人类在工业革命后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毫无疑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因此,全球气候变暖是没办法阻止和逆转的,因为人类还影响不到太阳的活动周期。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可以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实现“延缓”的效果。

如果我们不进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继续肆无忌惮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那么全球气温的升高将被大幅度提高,这会加速全球冰川的融化,从而引发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因为人类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假如海平面上升20米,基本上全球主要沿海城市都将被淹没。

虽然这是以“百年”的时间尺度来发生的,但假如人类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很难说这样的事情会不会被加速。

这才是为什么当前世界各国,会如此重视巴黎气候协定。美国虽然因为特朗普一度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但拜登早就已经表示,他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重回巴黎气候协定。

这也是为什么新能源电动汽车,会成为当前世界汽车主流发展的方向。因为汽车尾气一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只要人类完成新能源汽车的替代,那么温室气体排放就会大大减少。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基本是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手段。

再结合一下最近两个月,全球新能源汽车板块集体暴涨,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甚至涨到了8342亿美元的市值,这意味着特斯拉一家企业的市值,超过了其他所有汽车企业的市值总和。

这虽然是非常严重的泡沫化,但也不难看出资本市场蜂拥进新能源板块的一个最基本逻辑,那就是世界各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大框架下,节能减排都是世界各国需要重点去做的事情。

当然,现在新能源板块普遍严重高估,甚至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化,特别是特斯拉泡沫得最疯狂,所以那些大资本敢买,我们小散户小胳膊小腿的还是别去随便追高。

昨天刚暴涨突破4万美元的比特币,今天一度暴跌15%,跌到了3.4万美元。这种暴涨暴跌行情,不是小散户们能玩得转的。像特斯拉虽然过去两个月一直处于单边上涨的行情,但估计很快也要跟比特币一样,进入到一个极端的暴涨暴跌行情里了。

客观来说,刨除这种资产泡沫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危机。这些大资本会这样不遗余力地去推升全球整体新能源企业的估值水平,这是一种很明显在全球国家层面有意识引导推动的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通过资本市场给予高估值,加速产业转型。

只不过,现在这么严重的泡沫化问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短时间来说也是福祸难料。

但长期来说,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最终是必然导致全球加速朝着新能源方向发展的,这是人类为了生存所必须做出的本能选择。

所以,假如今年全球股市出现暴跌的话,到时候出现一波大跌的新能源板块,各类新能源的行业龙头也仍然是不错的投资标的,现在主要问题就是价格太高了,估值严重泡沫化。

另外,其实从当前特斯拉的疯涨,也能看出一些“全球资本”的变化动向。

我在今年8月份写过一篇分析我们是如何拯救特斯拉于破产之际。

在2019年,特斯拉一度差点破产。

马斯克曾经承认,当时特斯拉距离破产只差一个月。

那么特斯拉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是因为我们朝特斯拉抛出的橄榄枝,我们不但给特斯拉大开政策绿灯,让其成为首家在国内独资建厂的外国企业企业,并且还基于其上百亿元的贷款,相当于就是从我们这贷款来的钱,来建设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

这对2019年资金链极度紧张的特斯拉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而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在2020年也贡献了特斯拉一半的产能,特斯拉去年一共生产了5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上海超级工厂就生产了25万辆。

并且我们国内的市场,还占了特斯拉销量的1/4。

更主要是,我们的超级基建属性,让特斯拉上海工厂只用了短短一年就建成投产,堪称光速。

这给2019年特斯拉严重的产能瓶颈,带来了希望。

从而才能造就2020年特斯拉的辉煌。

可以说,我们几乎是一手促成了特斯拉成为了世界最大市值的企业,并且还造就了马斯克成为世界新首富。

这背后一个很关键的逻辑,在于我们是世界上当前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力度最大的国家。

作为一个石油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再加上海上经济大动脉在美国手里攥着,这使得我们有强烈的这种转型新能源产业的需求。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愿意在巴黎气候协定里,去承担我们所应该承担的这些减排任务。

因为节能减排是符合我们整个战略转型的需要,有助于解决我们的国家能源安全。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的成功已经跟我们越发的紧密,唯一比较缺憾的是,我们没有在2018年给特斯拉雪中送炭的时候,趁这个机会入点股份进特斯拉。

但实际上特斯拉的成功,本质上就是基于中国的成功。

美国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青睐,本质上也是对中国未来的看好,因为在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建成之前,美国资本市场还对特斯拉是弃之如履,当时各种美国机构都唱衰特斯拉,称其快要破产。

但当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并开始量产后,一切都扭转过来,特斯拉成为了美股最闪耀的明星。

可以看到,特斯拉起死回生的关键就在于中国。

特斯拉能重获美国资本市场的青睐,这背后最根本的资金逻辑在于,中国未来几十年里,必然将超过美国,并掌握世界发展的主导权。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转发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