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作者西南候鸟关于超导技术路线短文

此文不长,把它抄在下面:

作者:西南候鸟

超导技术路线无非三种:低温、高压、内应力。低温高压在实验室里都容易实现,但都无法大规模实用化。

内应力路线是上个世纪70年代苏联科学家提出的设想,通过改变物质内部结构,让物质内部产生极强的内应力,以取代外部的高压。随着苏联解体,内应力路线也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然而1991年,中国一个民科陈劲松依据内应力技术路线,提出五种实现方法,还申请了专利。其中第五种方法就是LK-99技术路线。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把实验做下去。


陈劲松团队LK-99技术路线专利部分截图


下面是作者对该短文的解读:

在超导机理方面,该短文话语不多但十分重要:说的三种技术路线,低温、高压、内应力,实质就是用不同方法实现同一目标,改变晶体结构晶格状态,实现晶体结构和晶格状态产生某种不理想不完善,形成晶格畸变,产生内应力,不同“挡次”内应力在不同温度钉扎住晶格振动,呈现不同超导转变温度。然而前两种路线无法实际应用,能够实现应用的常温超导材料制备只有走内应力路线。

探索超导机理一路走过来,所有超导体的超导电性也都是内应力作用,只是人们轻视晶体结构与超导电性关系,忽视了对其观察和认识。

在西南候鸟的短文中没说是那类超导体。结合当前形势似乎是指常温超导体。依据本人对主要超导体类型结构和超导电性关系探索,在这里明确加一句:对所有“挡次”超导转变温度的超导体都是适用的。以最简单然而又最不容易为人们所理解的极低温金属超导体为例,发现时,人们就被BCS理论引上一条超导材料探索的错误大道,没想到是金属层错位错点缺陷钉扎晶格振动的内应力引起。由于这种晶体结构缺陷内应力不强,只有在极低温时才发挥作用,钉扎住晶格振动,实现超导转变,转变温度Tc与绝对零度非常接近。信奉BCS电子态产生超导电性理论者不肯改道,不肯回头。各类晶体结构产生超导电性证据也不能撼动库珀对产生超导电性学说。

这次LK-99事件挑起的事态,最大贡献正在并必将把人们拉回到晶体结构晶格状态产生超导电性决定超导转变温度的正确道路,也就是内应力路线。

最可贵的是,在已发现实用超导体的体系中,在整条超导体类型链条中,“高温超导体”结构和性能关系,已为人们提供寻找更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的超导体的可能思路,特别是为制备常温超导体提供了前进方向,常温超导电性一定出现在远超过“高温超导体”更强大微观应力的晶体结构中。

如何实现,就要在结构中存在更强的全局的晶格失配,均匀分布形成强大的微观应力,等价或远超过宏观压力对晶体结构作用,在常温常压下钉扎住晶格振动。

晶格常数相近且能形成合适的应力两相共格结晶,晶格之间有合适的失配度,在不被“拉断”前题下,可能失配度较大超导转变温度会更高。两相共格结晶是合理的前进方向。

依据以前不同超导体结构与性能关系链条,都是内应力路线的实例,特别是Y系和Bi系“高温超导体”结构和性能关系,已预示了常温超导体的超导相就应该是两相(或多相)共格生长的晶格失配结晶。

此次以LK-99事件给出了这样实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误打误撞的,磷灰石类型结构不同相共格结晶产生常温常压超导相,呈现常温超导电性,是最好最合适实例,相信人们排除各种认识干扰后,一定会有意识自觉地制备出纯净的两相(或多相)共格结晶超导相。一旦成功,其巨大意义远超过此种常温超导材料应用本身,必将一箭多雕:为探索更适用更多种常温超导材料提供指导;搞清超导机理,会发现电子态解释超导机理误人不浅;广泛快速发展实际应用……。


最后对西南候鸟提供信息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