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馆游学

年假最后一天,带孩子去中国科学技术馆游学。我是提前一天,订了正月初八13:30场未来科学家科技实践套票。有带队老师讲解,收获很大!

我们是蓝二班,带队老师带我们几组家庭,从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楼坐电梯来到四楼。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四层,带队老师带我们来到一面贴满航天员照片的展览墙。

展览墙第一排第一位是杨利伟,神舟五号航天员,2003年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带队老师说,杨利伟在火箭升空过程中,经历了共振的濒死26秒,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展览墙第二排最右面是一位科学家桂海潮,1986年出生,戴着眼镜,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第一位科学家。

讲解员讲到此时激动地说,到2030年,人类可以到月球上旅游了。

我还了解到更多科普知识。

第一宇审速度:7.9千米/秒,围绕地球速度;

第二宇审速度:11.2千米/秒,脱离地球速度;

第三宇审速度:167千米/秒,脱离太阳系速度;

飞船飞行高度:300-500千米。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三层,是机器人乐园。机器人与人互动、机器人弹奏古筝、机器秀场、机器人格斗、机器人打篮球……

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做很多事,尤其是重复精密的工作,比如组装焊接集成电路板

我希望将来机器人代替人类做更多重复性工作。人类解放出来,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有创造性的工作。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二层,带队老师借助模型,阐释了几个原理,比如惯性原理,流速大压强小的伯努利原理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一层,带队老师讲解了华夏文明中榫卯结构和水车。

榫卯结构的典范是中国应县木塔,它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塔,经历多次地震而屹立不倒的千年古塔。

水车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不知电为何物的古代,直接把水的势能转变成磨、砻、碾的动能。

我突然发现,中国科学技术馆真是科学技术的乐园!科技馆把各种科技知识、原理,用声光色、模型模拟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寓教于乐,让科技知识从抽象变为具体。我第一次体验到了科学技术的乐趣!

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馆,我突然对科技、科幻、航天、机器人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决定阅读《三体》。原来科学技术也如同文学一样充满魅力!也许各行各业,只要钻进去了,都会体会到各自独特的魅力!

技近乎道!在各个专业努力钻研,都会达到道的境界。擅长写作的人可以通过文字,擅长医木的人通过治病救人……人们通过各种手艺、专长、专业等,达到心灵宁静、天人合一的境界,即道的境界。

不管从事哪行哪业,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