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菊,被人戏称为一种入侵“失败”的物种

一、概况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又名铜锤草珍珠草向阳花辣子草菊科牛膝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欢潮湿、日照长的环境。由于株高大多数在10~80厘米之间,一般只能到达牛的膝盖,因此而得名牛膝菊。茎纤细,叶对生,有绒毛,叶片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

头状花序半球形,有长花梗,总苞半球形或宽钟状,内层卵形或卵圆形,花小巧淡雅,金黄色的管状花被4~5朵白色的舌状花围绕着,舌片前端三裂,远看像五把白色塑料叉子插在芒果布丁上,每年的7~10月开花结果。广泛生长在林下、河谷地、荒野、河边、田间、溪边或市郊路旁。

二、快速扩张之旅

牛膝菊原产自南美洲。1796年,欧洲人到访秘鲁,第一次看到了牛膝菊,被它的清秀别致所吸引,随之就把它带回了欧洲。

后来牛膝菊被作为“雏菊样品”送到了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之后借助于风力等媒介将种子疯狂扩散,在排水沟、墙边的缝隙等地方都可以见到,逐渐遍布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

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在1915年的云南和四川采集到了牛膝菊的标本,之后迅速扩散到贵州、西藏、江苏、甘肃、辽宁、内蒙古等省区。

三、独特的生长特性

(一)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牛膝菊的适应力极强,单株可生产种子7000~14000颗,种子为黑褐色且生有冠毛、小而轻,能够随风而散、落地生根,植株生长迅速,尤其是每年的6~7月份的生长旺季,很容易形成杂草群。成为入侵物种。

(二)除了有性繁殖,牛膝菊在植株和分枝上还会长出不定根,当这些不定根进入到土壤后,便会长出新的植株,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

(三)牛膝菊种子最多在土壤8厘米以下仍可以发芽生长,有实验研究表明,它的种子在0~8厘米不同深度的土壤中随着增加,发芽的时间被拉长,在2.5~12天不等;发芽率也不断降低,在68.3~39.2%不等。但总体来看,即使被埋藏于地下,依然有部分种子可以萌发生长,完成繁殖的使命。

(四)牛膝菊在弱光的条件下,能够很好的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尽可能多的固定碳来生长发育,因此在遮光阴凉的绿化带区域经常会有它们成片的存在。

(五)与其他入侵生物一样,牛膝菊也具有化感作用,分泌一些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通过根系留在土壤中,久而久之其他植物被打压,只剩下这一种植物了。

四、广泛的用途

尽管牛膝菊被打上“杂草”的标签和“外来入侵植物”的恶名,但并非一无是处。相反,它在许多领域内都有着一定的用途和价值。

(一)食用。牛膝菊茎叶含有的特殊香味,在南美洲经常被作为香料植物,用来拌沙拉、煮汤、烹调等。在非洲的一些地区,人们将它当作一种绿叶蔬菜,摘取食用它嫩的茎叶,在我国西南的一些省市,人们还开发出了牛膝菊火锅、凉拌和做汤等各种吃法

(二)药用

1.牛膝菊全草可药用,植株中含有天然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有助于治疗心脏病和高血压

2.具有止血消炎的功效,对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胆型肝炎以及外伤出血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很好地缓解炎症,杀菌止血;

3.具有治疗湿疹的功效,而且使用方法很简单,先将牛膝菊的茎叶洗干净后捣碎,将渗出的汁液涂抹在湿疹的地方即可,每日可多次使用,轻微湿疹2~3天便可基本痊愈。

(三)饲料。牛膝菊散发的淡淡清香气味,对动物具有吸引力,经常被用来当作猪和鸡的饲料,有些牛也会啃食。

由于牛膝菊本身是入侵物种,又具有这些实用的价值,因此,有人也戏称它是一种入侵“失败”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