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那么聪明,有没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它的DNA露出了马脚

2020年04月24日11:25:05 科学 1254

笔者-小文

在许多科幻片中,我们看到外星人的长相都和章鱼有着几分相似,而章鱼的“智力”也确实超乎人们的现象,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章鱼并非地球的本地居民呢?关于这个问题还要从章鱼的特殊身体结构说起。

章鱼那么聪明,有没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它的DNA露出了马脚 - 天天要闻

章鱼又被人们称为“八爪鱼”,它属于无脊椎动物,可以说,章鱼是标准的软体生物,全身上下除了自己的喙以外,就没有其他坚硬的地方。

与一般生物不一样的是,章鱼有两个心脏,9颗“大脑”,以及两个记忆系统,据统计,章鱼的神经元数量多达5亿个以上。

章鱼那么聪明,有没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它的DNA露出了马脚 - 天天要闻

5亿个神经元有多夸张,一向被人们讨厌的“烦人精”老鼠只有0.8亿个神经元,但它们就足够狡猾了,以至于人类现在还是对它们束手无策。

之所以说章鱼有9颗“大脑” 是因为除了主脑以外,章鱼的大脑分布在了八根触手上,它的主脑占据了百分之四十的神经元,而其余的神经元则分布在了“次脑”中。

章鱼那么聪明,有没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它的DNA露出了马脚 - 天天要闻

重要的是,章鱼的每一个“次脑”都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无论是对敌人做出反应还是捕食时,章鱼都能迅速做出判断而无需经过主脑的思考。

而科学家观察到,章鱼的触手在断掉1个小时后仍然具有行动能力,这是因为被舍弃的“次脑”仍然具有行动能力,它们是可以独立于主体的存在。

章鱼那么聪明,有没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它的DNA露出了马脚 - 天天要闻

章鱼被认为是外星生物,除了与一般生物的相差甚远的构造以外,还与章鱼进化过程中的特殊机制有关。

章鱼会选择主动牺牲DNA的进化来换取更多的RNA编辑,这在人类亦或是其它生物身上都是不可能看到的,是一种主次颠倒的机制。

章鱼那么聪明,有没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它的DNA露出了马脚 - 天天要闻

这就好比说厨师会根据菜单来制造食物,但章鱼就相反了,厨师会主动舍弃食谱,按照自己的需求,制造出自认为最好的食物。

章鱼那么聪明,有没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它的DNA露出了马脚 - 天天要闻

也正因如此,该机制导致23%至41%的基因隔离,从而造成了章鱼DNA进化得格外缓慢,但正常来说,章鱼的DNA应该更为简单,但事实上,章鱼的基因却非常复杂,甚至比人类的基因数量还多出了一万个以上。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号,到家!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到家!

今天,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已于本月初先后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采样、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等工作。欢迎回家致敬追梦的中国航天来源:央视新闻、央广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AI技术厉害在哪?业内人士:将支持虚拟员工等未来智能产品创新 - 天天要闻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AI技术厉害在哪?业内人士:将支持虚拟员工等未来智能产品创新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各获奖项目中,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相关联的项目明显增加,涉及多语种智能语音、智能车联网、智慧高速、超级计算等应用场景。其中,“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
月球样品实验室已准备就绪 静待“天外来客” - 天天要闻

月球样品实验室已准备就绪 静待“天外来客”

嫦娥六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稍后将进行转运,后续还将进行样品开舱,并交接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进行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我身后就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地面应用系统,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着陆采样时的全景图,当时就是在这里回传生成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