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拿完就回国! 中国女科学家斩获德国大奖, 获奖金额165万欧元

2020年04月19日13:25:59 科学 1134

最近由于徐可馨事件的热议,导致大家对“留学生”有了新的看法,许多人都认为留学生就是拿着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前往国外“奉献”,中国应针对人才流失这个情况推行相关措施。这些观点虽然偏颇,但也不能说是全对,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心系祖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爱国”二字的真正含义。

奖金拿完就回国! 中国女科学家斩获德国大奖, 获奖金额165万欧元 - 天天要闻


宁捧故乡一抹土,不爱他乡外两金

如今,尽管大多数被公派出国的留学生最终都选择了留在国外发展,但也有一些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不论西方国家如何以优厚待遇诱惑之,他们都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宁捧故乡一抹土,不爱他乡外两金”这句话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庄晓莹就是其中一位。

奖金拿完就回国! 中国女科学家斩获德国大奖, 获奖金额165万欧元 - 天天要闻


庄晓莹,从温文尔雅的名字来看,你很难将她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木工程联想在一起,但就是这么一位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才华的女子,却实实在在是新型纳米材料和土木工程领域顶尖的科学家。

拒绝高薪待遇回母校任教

2001年,庄晓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并选择了基本没有女生选的土木工程专业,在完成大学4年土木工程的本科学习后,在研究生阶段的她又选择了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进修,从同济大学硕士毕业后,庄晓莹决定出国深造,立志学成后归国报效祖国。

奖金拿完就回国! 中国女科学家斩获德国大奖, 获奖金额165万欧元 - 天天要闻


在拿到英国全额奖学金后,她选择到英国杜伦大学进修岩土工程,随后又在挪威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博士毕业后,庄晓莹拒绝了挪威科技大学的高薪诱惑,选择了她的母校同济大学任教,担任该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职。

斩获索非亚-科瓦雷夫斯亚奖,获奖165万欧元!

2015年,庄晓莹在汉诺威大学力质研究所合作,凭借研发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荣获2015年度德国洪堡基金会索非亚-科瓦雷夫斯亚奖,奖金总额高达165万欧元!(1欧元=7.6975人民币)

奖金拿完就回国! 中国女科学家斩获德国大奖, 获奖金额165万欧元 - 天天要闻


奖金的总额,永远与获奖人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索非亚-科瓦雷夫斯亚奖”是世界上奖金额度第二高的奖项,,全世界共有7位中国科学家获得此奖项,庄晓莹就是其中一位,而那一年,她才32岁。

拿到奖金后不顾德国挽留归国效力

而庄晓莹的获奖,也让全世界把目光投向这位来自东方的科学家,“索非亚-科瓦雷夫斯亚奖”共颁发8次,获奖者超过百人,这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科学家都留在了德国发展,因为只要有人获得此奖项,无论是谁,德国都会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例如允许在德国创建实验室,可获得德国政府的补贴等等。

奖金拿完就回国! 中国女科学家斩获德国大奖, 获奖金额165万欧元 - 天天要闻


以上都是德国为留住人才所作的措施,而庄晓莹自然也不出所料地成为了他们拉拢的目标,德国人也很“坦诚”,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表示:我们希望获奖者能留在德国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当然,如果她选择了回国,我们也能成为朋友。面对德国的拉拢,庄晓莹拿到奖金后不顾德国人的挽留,毅然回国。

未来的中国必将再次腾飞

而庄晓莹的行为和那些削尖了脑袋往国外跑的明星形成了强烈对比,科学家在国外获奖无数,拒绝西方国家各种优越条件也要回国,用自己的知识建设自己的祖国。而明星则是在国内“捞钱”后,想尽了各种办法移民国外,甚至是改国籍,但科学家却不被大众所知,反倒是明星被追星党各种“猛吹”。

奖金拿完就回国! 中国女科学家斩获德国大奖, 获奖金额165万欧元 - 天天要闻


尽管如此,但科学家们仍默默奉献自己,他们就如同一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如今,随着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虽然与西方国家仍有少许差距,但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庄晓莹”回国效力,我们可以相信,未来的中国必将再次腾飞!而科学技术的重心,也必将重回东方!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 天天要闻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从前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里面住着几只我从小养的鹅”大家听过这首歌吗[呲牙]我家门前真的有条景观河,不仅有景区养的小鸭小鹅,河边还有很多常见的植物!你们还记得那些常见的植物吗?芦苇芦苇应该是河边最常见的标志性植物吧。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 天天要闻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文章信息摘要:胶木属(Palaquium)目前是山榄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属。先前关于胶木属及其所在的异胶木族(Isonandreae)内部类群关系的研究,基于有限的样本和基因座开展,未能明确界定分类边界,进而阻碍了对这一以马来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 天天要闻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视频截图59万千米外!天问二号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目前,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超过33天,与地球距离超1200万千米,工况良好。近期,天问二号探测器配置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分别对地球和月球成像,显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发布的影像图包括...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地理冷知识——荔枝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一种果树,全球栽培品种超过200种。无患子科有100多个属,大多植物都是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乔木和灌木。例如龙眼、红毛丹这些长在大树上,需要剥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无患子科家族亲戚。因为龙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国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证明:经常自拍,可解锁这3大硬核好处→ - 天天要闻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证明:经常自拍,可解锁这3大硬核好处→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经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随手晒自拍照吗?说到自拍,在如今的时代,这已经是极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为一种记录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为我们自拍的理由,旅游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门散步,我们也可以自拍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