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2025年06月04日17:13:04 科学 1623

近日,2025年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2022级博士生邱月淇在本次大会上荣获青年科学家奖(ISMRM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6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大获悉,出生于2000年的邱月淇从全球顶尖机构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该奖项的唯一获奖者。

00后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 天天要闻

ISMRM2025邱月淇获奖直播录像

细分领域最高荣誉

邱月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志勇老师课题组,该研究团队从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MGH)等全球顶尖机构中脱颖而出,所获奖项名称为Prince-Meaney Translational Science Award,获奖论文题目为“Spatiotemporal Encoding MRI in a Portable Low Field System”。

Prince-Meaney Translational Science Award是ISMRM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三大奖项之一,是ISMRM颁发的磁共振基础科学转化研究领域最高荣誉。评选采用论文评审、大会答辩及专家组终审三重遴选机制,每年仅授予全球范围内最具临床应用价值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00后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 天天要闻

磁共振领域权威期刊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Highlights刊登邱月淇的采访介绍

00后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 天天要闻

大会对邱月淇 (右) 相关工作进行采访

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自1994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医学磁共振学术组织,其年度会议汇聚来自100余个国家的约6000名专家学者,堪称全球磁共振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也是我国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Prince-Meaney Translational Science Award,此次获奖不仅彰显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医工交叉领域的领先科研实力,更体现了我国在医疗设备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为推进磁共振技术的普惠化应用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00后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 天天要闻

邱月淇获奖现场

获奖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适用于无多通道并行加速便携设备的SPEN(时空编码)采集方法。与传统的EPI(平面回波成像)技术相比,该方法的欠采样图像展现出更小的几何失真。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磁共振领域权威期刊《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在评奖报告中进一步展示了SPEN技术的系列创新拓展,包括SPEN DTI、SPEN RF-encoded及xSPEN等技术在便携式磁共振设备上的转化应用。这些突破不仅推动了低场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更为便携式MRI设备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00后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 天天要闻

报告中展示的EPI与SPEN扩散成像结果比较

从交大校园到国际舞台

2018年,邱月淇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本科期间,她综合表现优异,学业成绩突出,展现出卓越的科研潜力:曾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本科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校友奖助学金等多项荣誉。

在张志勇老师的课堂上,邱月淇第一次接触磁共振成像技术,从此,磁共振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创新应用深深吸引了她。正是学校优质的科研平台和导师的悉心指导,为她打开了通往磁共振研究的大门,并最终引领她选择了低场磁共振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研究方向。

出于对医学影像技术的浓厚兴趣,邱月淇通过推免直升继续在交大深造。在学校科研平台和张志勇导师的悉心培养下,她的学术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目前,她已在磁共振领域权威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研究成果得到学界广泛认可,并作为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的活跃成员,多次在ISMRM年会及专题研讨会上进行口头报告,与国际同行深入交流。

00后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 天天要闻

邱月淇等同学搭建便携磁共振的过程

博士研究的初期总是充满挑战。邱月淇和团队搭建首个便携低场磁共振系统的过程便是如此,在昏暗的地下实验室里,他们日复一日地调试电路、组装部件,直到系统终于呈现出第一幅无干扰的清晰图像。低场磁共振研究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既需要解决早期磁共振发展中的经典难题,又能充分利用永磁体系统的独特优势,这为创新序列设计提供了全新可能。

作为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的活跃成员,邱月淇从2023年到2025年连续三年积极参与学会年会,与全球顶尖专家深入交流。她不仅在ISMRM等国际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还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不断拓展合作网络。这些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交大提供的国际化平台对青年学者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是学校对国际交流的重视和支持,才让她能够站在全球视野思考科研问题。

如今,邱月淇所在的研究团队正在探索低场磁共振的更多可能性。团队正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共同开展医工交叉合作,将便携式低场MRI系统及新成像技术应用于儿童脑智发育研究。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医工交叉领域,推动SPEN技术与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便携式MRI的诊断效能,为重大疾病的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开辟新路径。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 天天要闻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从前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里面住着几只我从小养的鹅”大家听过这首歌吗[呲牙]我家门前真的有条景观河,不仅有景区养的小鸭小鹅,河边还有很多常见的植物!你们还记得那些常见的植物吗?芦苇芦苇应该是河边最常见的标志性植物吧。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 天天要闻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文章信息摘要:胶木属(Palaquium)目前是山榄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属。先前关于胶木属及其所在的异胶木族(Isonandreae)内部类群关系的研究,基于有限的样本和基因座开展,未能明确界定分类边界,进而阻碍了对这一以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