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S·新风 | T2特征是影响重度哮喘急性加重患者使用OCS获益的影响因素吗?

2025年05月27日00:53:03 科学 1589
ATS·新风 | T2特征是影响重度哮喘急性加重患者使用OCS获益的影响因素吗? - 天天要闻

“采新风华彩,揽世界新潮”

2025年5 月16 日~5月21 日,美国胸科学会(ATS)年会于旧金山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肺部疾病、重症监护与睡眠医学领域的最高级别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吸引来自70 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汇聚7000余项研究成果,充分展现全球在肺血管疾病、肺纤维化、肺部感染及创新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本次大会上,一项题为“Determinants of Oral Corticosteroids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Asthma Exacerbation”的摘要,对重度哮喘急性加重患者的特征和治疗结局进行了分析,期望对此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研究带来参考。

OCS用于治疗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决定性因素

ATS·新风 | T2特征是影响重度哮喘急性加重患者使用OCS获益的影响因素吗? - 天天要闻ATS·新风 | T2特征是影响重度哮喘急性加重患者使用OCS获益的影响因素吗? - 天天要闻

研究背景及目的

口服皮质类固醇(OCS)是治疗严重哮喘急性加重的主要手段,但部分患者似乎无法从中获益。考虑到许多急性加重未通过客观检测确认,这可能与误诊相关。此外,部分急性加重可能并非由2型炎症(T2)驱动,因此可能无需OCS治疗,但这一假说尚未得到验证。目前仍缺乏通过全面评估严重哮喘急性加重以制定个体化管理策略的研究。

在系统评估严重哮喘急性加重后,比较接受与未接受OCS治疗患者的特征和结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优化哮喘急性加重管理的真实世界干预性队列研究的其中一部分。研究招募出现急性加重症状的成人重度哮喘患者,进行包括肺功能、血液检测、诱导痰分析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量的综合评估。随后,呼吸科医生确认急性加重并制定治疗计划(可能包含OCS)。14天后进行随访并评估结局。T2型急性加重定义为满足以下至少一项:FeNO≥25 ppb、痰嗜酸粒细胞≥2%、血嗜酸粒细胞≥300细胞/μL;若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低于个人最佳值的80%,也被视为可能需要OCS的指标。不良结局定义为需启用或延长抗生素/OCS治疗,或再次就诊(非门诊或急诊)。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女性52%,年龄19-83岁,平均61岁),其中7例再次就诊,总计分析73次就诊。其中,25次就诊(34%)开具了OCS。在OCS治疗组中,72%(18/25)存在T2特征和/或FEV1<80%;非OCS组中这一比例为46%(22/48)。OCS治疗组20%(5/25)的患者报告不良结局,其中60%(3/5)具有T2特征。非OCS组中38%(18/48)出现不良结局,其中50%(9/18)存在T2特征。

ATS·新风 | T2特征是影响重度哮喘急性加重患者使用OCS获益的影响因素吗? - 天天要闻

研究结论

严重哮喘急性加重的治疗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受T2特征和/或FEV1下降的影响,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相关(如医生决策过程的异质性)。这反映了标准化指南的缺失,提示需采用更个体化的急性加重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Ann-Sarah Trudeau, Jade Corby, Marle-Eve Boulay, et al.

Determinants of Oral Corticosteroids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Asthma Exacerbation.

ATS 2025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全球第二台、中国首台!预计7月在成都投用 - 天天要闻

全球第二台、中国首台!预计7月在成都投用

记者从四川双流经开区获悉随着全球第二台、中国首台商用Cyclone IKON30MeV(兆电子伏特)回旋加速器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成都纽瑞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加速器及同位素药物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预计在今年7月取得安全资质后开始试运行届时越来
跨越约4亿公里距离,耗费10年时间,“天问二号”开始探测小行星 - 天天要闻

跨越约4亿公里距离,耗费10年时间,“天问二号”开始探测小行星

中国行星探测将迎来里程碑的一刻,“天问二号”任务发射窗口期正式敲定,准备在5月29日实施发射,开始进行中国首个小行星与彗星联合探测任务。这次任务将耗费10年时间,探测器将飞越4亿多公里,为我国深空探索再添新篇章。“天问二号”将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其任务主要有两大核心:一是对近地小...
面对AI抗命,该不该“如临大敌” - 天天要闻

面对AI抗命,该不该“如临大敌”

(一)新华社援引英国媒体报道,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最近公布了一系列针对各AI大模型的测试结果,其中,OpenAI的o3推理模型在得到“关闭”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篡改了代码以免被关闭。只看这条简短的新闻,很多人心头一惊。“AI拥有自主意识”是
集装箱造粮仓 机器人当“管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侧记 - 天天要闻

集装箱造粮仓 机器人当“管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侧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旋机器人能当粮仓“管家”了!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长沙启幕。在粮油重大科技创新展览上,河南工业大学带来的多款粮食仓储机器人,引来大家围观。(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长沙启幕。郑旋 摄)“别看它们小巧,行动却非常灵敏,可代替人工,大幅提高效率。”面对...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缘” - 天天要闻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缘”

2025年,其实是观赏火星的好时辰。1月12日,地球迎来了久违的“火星冲日”(即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条直线的现象),这是2022年以来这颗红色星球离地球最近、也是亮度最大的时候,星等高达-1.3等,在此前后一个月都是火星的“最佳观赏期限”,目前,火星的星等仍有1.2等。再见如此耀眼的火星,要等到2027年了...
新民·科技前沿|从科幻到现实,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 天天要闻

新民·科技前沿|从科幻到现实,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编者的话】备受瞩目的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后,顺利转入发射区,计划5月底择机实施发射,开启宇宙之旅。它的前辈“天问一号”出色完成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等火星探测任务,其继任者“天问三号”也将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启程在即的“天问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