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2025年05月25日17:12:06 科学 1958

原创 杨怡 杨博士说心理 北京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会现象,甚至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应对事情的方法。


今天,我介绍给你10个人类无法抗拒的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发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复多看几遍。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由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来的。


一次,詹姆斯和好友卡尔森打赌,说:“我敢保证,不久后你会养一只小鸟!”


卡尔森觉得很荒唐,他说:“我从来就没有过这种想法。”


几天后,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和朋友们都来为他庆祝。詹姆斯还带了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生日礼物。


卡尔森接过鸟笼,然后将鸟笼挂在了自己的书桌旁。


从此以后,来拜访卡尔森的客人,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教授,您养的鸟死了吗?”


而且每位客人与他谈话的时候,都会提一些与鸟相关的话题。


每当此时,卡尔森就一遍一遍地向客人解释——他从未养过鸟,不过客人们都不相信。


卡尔森百口莫辩。想扔了这鸟笼,又不舍得,它那么漂亮而且还是别人送的礼物;不扔这鸟笼,又惹出那么多恼人的猜测。想来想去,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买了一只鸟儿放在笼子里,这总比整天解释和被人误解好多了。


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心理机制之一, 他告诉我们,一旦我们接受了某种“框架”(如鸟笼),就会不自觉地按照它的逻辑去行动,即使最初并不需要它。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培养好的习惯。另一方面,认识到鸟笼效应,也能避免我们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破窗效应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这个心理学效应告诉我们,无论是好事坏事,只要有人带头干,就有人跟着干,因此,一旦出现了一些错误性的行为时,一定要立即处理,不能包容,不好的行为持续发生。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源自一例美国真实案件:


1964年,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危险。


她大声呼救,邻居也都听到喊叫声,随后附近住户亮起了灯,然后打开了窗户,凶手被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没有离开,又返回作案。


此时她再度叫喊,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惊惧之下,再度逃跑了。


当她认为事情已经解决时,返回自己的家。不料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杀害了她。


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后来警察和记者调查发现,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一社会案例,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后来,大家把这种明明有很多人,但却无一人救援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如果现场只有一个旁观者,他认为自己有一定的义务。


当人数非常多时,帮助的责任就由大家承担,所有人都会认为其他人会去阻止这一事件,会忽略掉自己的责任。这时候,悲剧就出现了。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找具体的人帮忙。而在组织当中,当你安排工作,也要具体到人。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提到,一个领导害怕别人超过他,所以就会找不如他的人。


最终,两个平庸的助手会分担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到最后,组织越来越臃肿,人越来越多,但业绩和成果却没有变化。


几乎每一个组织每一家公司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很难解决。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桑代克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就像月亮周围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以偏概全,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


桑代克还做了一个实验。


他随机选取了一些人的照片并展示给志愿者看,这些照片上的人有的魅力十足,有的邋遢猥琐,还有的则是毫无特色。


然后,桑代克让志愿者根据照片评价这些人的性格特点。


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赋予了一些美好的品质,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这就是所谓的“晕轮”。一个人如果展现出了某个优秀的特质,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


如果一个人展现出的是某个糟糕的特质,那么他同样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所有的坏品质都会被加到他的头上。


“晕轮效应”的本质是一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评价倾向,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特点或者光环就去评价人。比如有人长得很凶,就认为对方是犯罪分子。对方外表很漂亮,就认为对方道德水平很高。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霍桑效应


1927年,哈佛大学专家在芝加哥霍桑工厂做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专家们选了两个车间,一个灯光亮度增强,另一个减弱,然后让老板告诉的员工们:这是一场提高大家工作效率的实验。结果出人意料,两个车间的效率都增加了15%。


原来工人们都误以为车间里的灯光改变,是能让工作更高效的科学方法。因此,两个车间的工人都有了“工作效率增加”的心理暗示。


这种心理暗示,才是提升效率的真正原因。


霍桑实验告诉我们:“语言”是有魔力的,告诉自己能行,你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你认为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就濒临失败了。


因此,你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用小狗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起初,他将一只小狗每天关在笼子中,然后打开一个蜂音器,开始电击这只小狗,每次半小时。小狗无法逃脱,疼得嗷嗷叫,就这样持续了整整1个月。


1个月后,心理学家将大的笼子换成了一个小笼子,小狗只需要轻轻一跳,就可以跑出去。但这只被连续电击了一个月的狗,怎么都不肯跳出围栏,躲在角落里呜呜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只狗已经习惯了每天被电击半小时,它感觉这就是它每天必须经历的,是无法逃避的。所以就算周围没有笼子,它仍然不肯逃走。


这种行为就是习得性无助。


人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一旦遇到了困难,他失去信心后,就会认为怎么努力都战胜不了困难,所以他放弃任何反抗。


一旦你有习得性无助,是非常可怕的,严重时,会导致抑郁。


所以,你一定要警惕变成“习得性无助”。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证人的记忆


证人记忆效应,会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遗忘效应。研究发现,证人在一段时间后会忘记一些事件的细节或特定信息。


第二种,回忆效应。证人在一段时间后会回忆起一些之前忘记的信息。


第三种,重构效应。证人在回忆事件时可能会添加或删除一些细节,从而导致证言不准确。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记忆是会篡改的,不要过分依赖于自己的记忆。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了一所小学,进行了测验。


他们煞有介事地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这个学校的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除了任课老师以外,不能够让任何人知道,以免这个实验的结果受到影响。


八个月之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都比之前更优秀。


难道是这几个人真的很聪明,真的是最有前途的吗?


其实这个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孩子们的成绩之所以都有较大的进步,一方面是老师在面对学生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对这些孩子期望更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另一方面,孩子也感受到了老师的期望,老师对他的关注,让他们更努力学习。


罗森塔尔效应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期望、影响、预言或暗示等心理作用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的,它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最终自证预言。


因此,如果你想让人有很大改变,不要打压,而是要鼓励,给予期望,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虚假同感偏差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李·罗斯进行了一项实验。首先,他让志愿者做出一个选择:


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乔伊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三十分钟。罗斯选取的志愿者中,有大约一半的人同意挂上广告牌,另一半则不同意。


然后,罗斯让同意的和不同意的志愿者分别猜测其他人是否会同意挂广告牌,同时会选择哪种方式,同时猜测那些与他们选择不一致的人的特征属性。


结果,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志愿者中,62%的人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并且说:“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脑子坏了吧!”


那些拒绝这么做的志愿者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并且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怪胎。”


虚假同感偏差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而那些和我们想法不一样的人,是非常奇怪的。


因此,千万不能以己度人,不要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衡量周围的事物,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其他事物上,而是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上就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它们是意识的镜子,可以照见自我的局限与可能;去了解运用它们,也能让我们可以在复杂世界中找到行动指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医学家顾玉东逝世,享年87岁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医学家顾玉东逝世,享年87岁

5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著名医学家、教育家顾玉东院士逝世,享年87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中国手外科、显微外科、肢体功能修复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国家卫生...
重组胶原测不到胶原?巨子生物回应 - 天天要闻

重组胶原测不到胶原?巨子生物回应

央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在官方微博发布《告消费者书:关于近期网传“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检测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严正声明》(下面简称声明)。声明称,针对所谓“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重组胶原测不到”等不实指控,公司予以严正驳斥并坚决否认。公司所有产品研发生产全程严格...
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逝世 - 天天要闻

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逝世

今天16时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顾玉东因病抢救无效,于2025年5月24日18时不幸逝世,享年87岁。华山医院官网显示,顾玉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196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能给我100条鲥鱼,它们就不会灭绝”,探访“长江四鲜”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闻

“能给我100条鲥鱼,它们就不会灭绝”,探访“长江四鲜”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淀山湖畔的金泽镇莲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进这里的全城最大水产养殖单体设施,在占地1万平方米的超级大棚内,8米直径的大水池一个接一个,犹如巨莲出水。从池中游弋的长江𫚔鱼、长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顾”的长江刀鱼,上海水产人正为传统意义上的“长江四鲜”保种保育、繁种扩种。然而,“...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原创 杨怡 杨博士说心理 北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会现象,甚至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应对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绍给你10个人类无法抗拒的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发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