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2025年05月17日14:40:19 科学 5095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一年中最潮湿的季节

又要到了!

此时

福寿螺也进入了繁殖旺季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近日,上海市金山漕泾镇

水库村的村民志愿者

在巡查河道时发现

水库中心河的河岸边

出现大量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块

立即上报村委会

第三方养护单位赶赴现场

进行全面清理

金山部分河道现大量福寿螺

相关部门加急清理

记者来到水库中心河看到,河道护岸及水生植物上,仿佛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靠近仔细一看,这些都是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的福寿螺所产下的卵块。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村民志愿者表示,最近气温逐渐攀升,卵块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

漕泾镇水库村村民志愿者干卫国 我们看到以后向村里反映,村里组织人员打捞,他们说这个危害很大的,对人体不好,对农作物也都是有害的。

据了解,福寿螺个头较大,尾部短平,繁殖速度快,喜食水生植物,不仅破坏生态平衡,更存在传播寄生虫病的可能性。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为此,水库村村委会立即通知第三方养护单位对其进行全面清理。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漕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俞越 目前我们对金光村、阮巷村、水库村等进行福寿螺卵的清理,现在基本每天能做到约2公斤左右福寿螺卵块、以及3公斤左右福寿螺,清理的方式基本上用的是填埋浇筑的形式进行无害处理。

接下来,漕泾镇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福寿螺防治工作。

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一只福寿螺

可能藏着6000条寄生虫

大家为什么会“谈螺色变”?

这就不得不反复强调——

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

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据统计,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不过

大家见到福寿螺也不必惊慌

虽然身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宿主

但这种虫皮肤接触不会感染

只有吃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螺肉

才会感染其中的寄生虫

面对福寿螺粉卵,怎么办?

据资料记载,福寿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那么,如果在家附近的河道中

发现福寿螺幼卵怎么办呢?

市民如何清理福寿螺?

  • 戴好橡胶(塑料)手套或者塑料袋,不用手直接触碰,基本不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 将成螺或者卵捡拾放入塑料袋

  • 扎紧直接作为生活垃圾放入“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不随意丢弃。

温馨提示:

家长们不要让孩子

单独去河边玩耍

更不要好奇这种粉色的螺卵

而去拨弄螺卵!

如何分辨田螺和福寿螺?

不少市民询问:

福寿螺和田螺十分相似

应该如何分辨两者?

① 外观来看,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大许多,色泽偏黄

② 福寿螺的尾部比较短平,外壳薄且脆而田螺的尾部较长较尖,外壳坚硬。

③ 福寿螺的卵是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

如何区分不带壳的螺肉

和分辨外壳颜色一个套路:两种螺肉颜色也不一样!

  • 田螺肉整体泛白色,青色,青灰色;

  • 福寿螺则是泛黄褐色。

煮熟的螺肉也能区分

关键是看大小——

  • 福寿螺个大,因为福寿螺有两对触角

  • 田螺只有一对触角

所以,当看到螺肉上的肉芽比较多且杂乱的时候,那就是福寿螺没差了!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别吃福寿螺!别碰福寿螺的卵!

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

均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以及其他寄生虫

因此,吃田螺一定要煮熟

千万不能生吃或半生吃

特别是凉拌螺肉或烧烤螺蛳

千万不要吃!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浙江庆元:护林员保护培育全球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 - 天天要闻

浙江庆元:护林员保护培育全球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

连日来,在位于浙江庆元县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内,护林员们组织开展百山祖冷杉幼苗移植工作。据悉,百山祖冷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列为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经过多年保护和培育,被发现时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目前已成功培育并野外回归种植5000多株。图为...
看人形机器人首次走T台  科学红毯秀出上海科创新高度 - 天天要闻

看人形机器人首次走T台 科学红毯秀出上海科创新高度

今早的上海张江科学会堂穹顶广场,格外不同。AI光球光芒四射, 科技巨擘托举有力,一条鲜花与掌声簇拥中的科学红毯铺就,款款走来了上海科创发展的新高度和新浓度。人形机器人首次走T台,2024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背后的上海科学家们集体亮相,当院士在AI红毯上遇见自己的“依旧少年”……“科学红毯秀”是上海首创,也...
中国首颗地质行业小卫星“浙地一号”成功发射 - 天天要闻

中国首颗地质行业小卫星“浙地一号”成功发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5月17日电(王逸飞 鲍梦妮 杨萤萍)5月17日,记者从浙江省地质院获悉,当日中国首颗服务地质行业的高光谱遥感小卫星——“浙地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地质一号”发射现场。
天算星座二期首批卫星成功发射,将助力6G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天天要闻

天算星座二期首批卫星成功发射,将助力6G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澎湃新闻从北京邮电大学获悉,5月17日12时12分,我国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使用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发射方式,成功将“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刚刚回传的卫星遥测数据显示,“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遥测参数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
从“羲和号”到AI心理测评 新中国“光学摇篮”展示前沿成果 - 天天要闻

从“羲和号”到AI心理测评 新中国“光学摇篮”展示前沿成果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春5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羲和号”卫星、“天问一号”相机、“鹊桥二号”极紫外相机、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等前沿技术成果,17日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向公众开放参观。5月17日,长春市民带孩子参观长春光机所
不要碰!不要摘!街头大量出现 - 天天要闻

不要碰!不要摘!街头大量出现

初夏有一种花正值盛开期让很多市民驻足拍照殊不知它美丽的外表背后隐藏着致命危险它就是鼎鼎有名的夹竹桃花虽美,却有毒杭州富阳街边的夹竹桃 摄影:朱啸尘夹竹桃伤人事件频频发生多人中招近日,54岁的赵先生因上火牙疼,外出游玩时发现路边种有夹竹桃。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头皮发麻!上海河道现“粉色入侵者”,一只藏6000条寄生虫

一年中最潮湿的季节又要到了!此时福寿螺也进入了繁殖旺季近日,上海市金山漕泾镇水库村的村民志愿者在巡查河道时发现水库中心河的河岸边出现大量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块立即上报村委会第三方养护单位赶赴现场进行全面清理金山部分河道现大量福寿螺相关部门加急清理记者来到水库中心河看到,河道护岸及水生植物上,仿佛开出了一...